法律知识

北大医院“非法行医”,央视和众媒体“露了大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1 19:27
人浏览

  此新闻一出,我就有些疑问。这“非法行医”的帽子扣得有些太大了。也许作为央视和“经济半小时”决没想到这个事情会被炒作得这么严重。经济频道有点“上得去,下不来”了。再加上一惯的“无冕之王不服输精神”,还发表了什么“六点质问”。是呀,堂堂央视怎么会错呢。

  从事后的报道可以知道,实际上央视是被病人家属“给玩了”。对于“为什么要恰好在二审开庭前播出,从而影响司法公正”,央视居然理直气壮的说“我们不知道马上要二审这件事”。那么试问:这样深入的调查难道会漏掉这么关键的事情吗?难道央视采访的病人家属也不知道吗?!

  第二天的报纸庭审报道爆出了问题的关键--死者是澳大利亚籍(说白了北大医院不幸治死了本院的外籍员工),这还(huan)了得!家属在一审院方承认有失误并赔偿的情况下对金额不满意,所以才形成了这个扩大化的“医疗纠纷”(博主不得不佩服那位“光华教授”的神通,居然能直导央视,不知如果死者为民工家庭此事又当如何?)。换句话说:堂堂央视被卷入了一场“讨价还价的民间闹剧”中。央视在报道之初的建立在“揭露公立医院普遍存在不具医师资格的非法行医”的正义立场从根本上没有了基础。

  再加上之前对“非法行医”与医学界“实习医生制度”的根本无知被卫生部点破,事已至此,实际上央视和众起哄媒体的重大错误已经显而易见。可还有些报道本着“鸡蛋里挑骨头”的伟大精神,对所谓医师资格考试发证周期评头论足,可见其理屈辞穷到何种地步。

  更让媒体没有想到的是:本想小炒未果的这一事件,却被卫生部“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归根结底,这一事件涉及到重大医患关系,如果不得到“平反”,将会对长期形成的医疗制度和接下来的改革都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卫生部这次一点没给媒体们面子。以下是最新的记者会记录,是非曲直,大家一读便知。接下来就期待央视和媒体们接招啦。希望见到媒体的真诚道歉也能和报道之初时的版面一样影响巨大。

财经杂志记者:
  毛主任您好,对于之前北大医院的事件,听说卫生部门已经参与了调查,能不能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展,与此相关的医师改革和住院医师改革进行到哪步了?谢谢。
  毛群安:关于最近媒体报道的医疗纠纷,在座的媒体都非常关注。有关事件调查处理的情况,卫生部及时地给媒体做了通报。既然提到这个问题,我想补充两点:
  一是对这一事件媒体和公众非常关注,作为医务界也非常关注。而且医务界的理解和公众的关注点有不大相同的地方,所以我想做一下介绍。大家都知道,医学生是我们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在后期的学习阶段是需要进入到临床实习这个环节。国家对于这个环节上的管理,卫生部和教育部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可以在这儿给大家提供一个法律法规规定的具体内容,如: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其中就规定了“医学生在临床带教教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接触观察患者、询问患者病史、检查患者体征、查阅患者有关资料、参与分析讨论患者病情,书写病历及住院患者病程记录,填写各类的检查和处置单、医嘱和处方,对患者实施有关的诊疗操作、参加有关的手术”;包括对“试用期的医学毕业生在指导医师的监督、指导下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临床诊疗服务” 等等这些规定都明确要求了,医学生参与到临床实践环节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要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来进行操作。
  不光医学生,包括年轻的医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都有学习提高的过程,这对医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我记得我们的老大夫,像吴孟超先生讲过一句话,他说 “我所有的科研首先要感谢病人”。作为每一个学医的人以至于成为医学大家的人,离不开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因为医学有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所以医务人员对这件事情非常关注,如果说公众对于我们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这个学习的过程如果不能理解和支持的,这不仅影响到每个个体的医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同时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医疗质量的提升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另外一个角度,从公众的角度来说,我想作为每一个人,如果说他身患疾病,他希望得到年长资深医生的治疗,这个心情我们是完全理解的。鉴于此,我们也要求医学生在参加临床医学试验的过程中,各级各类的机构和医学院校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管理和教育,首先我们要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因为我们这个医疗过程既要解决好医学生的学习成长,更重要的是要保障医疗的安全。
  这件事使我想到我自己在医学生实习阶段的一些感受。我认为一个医学生完全可以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帮助带教老师,做好给病人的病情介绍,给病人普及一些健康教育的知识,我回想我那时候做毕业生的时候,跟患者关系非常好,患者也特别愿意向我们咨询相关的医学知识,我们对病人进行医学检查的时候,会跟他们说“我是一个学生,我随着老师做一些检查可能会给您带来不方便,希望您能理解”。我觉得通过我们真心实意地给患者提供一些咨询,请求他对于我们的学生给予理解,这件事情是能够处理好的。在这里提醒公众,为了我们每一个未来医生的成长,大家还是应该理解、关心、支持这些医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
  关于这个报道,反思起来我认为也有值得检讨的地方。我作为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我们一直致力于跟各位媒体加强沟通。首先我们欢迎媒体的监督,媒体的监督、舆论的监督对于改进卫生行业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期待着媒体的报道是客观公正的。长期以来,我们和中央电视台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中央电视台在做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宣传方面给予了我们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但是对这件事情的报道,我作为新闻发言人认为很遗憾,在双方的沟通方面,应该说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有的同志可能知道,我现在是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但是我的另一身份是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的主任,卫生部之所以成立这个中心,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在媒体的宣传报道方面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大家一起共同做好卫生新闻宣传工作,从而推动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希望大家在以后重点选题策划方面可以和我们进行沟通,避免出现这样一些不必要的错误。[page]
有趣的是: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目前众媒体的报道都忽略了发言人在会议最后未问自答,意尤未尽说的一段话:
毛群安:时间关系,在结束之前我补充两句,今天给大家提供的两个材料是关于医师队伍建设和医师管理的问题,这些材料也是针对最近报道了北大医院的医疗纠纷,很多记者找我们了解医师管理的问题。我想强调一条,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管理,是我们自始至终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不希望发生任何的医疗纠纷甚至是医疗事故,但是由于医疗这个实践,每天为成千上万的人服务,又难免发生医疗纠纷,对于每一起医疗纠纷,包括像最近媒体报道的抢救没能成功的事件,作为我们来说,我们对患者的家属表示同情,对医疗纠纷发生之后,我们希望医患双方依法依规来处理,这也是维护正常医疗环境,也是通过一些经验教训来提升医疗质量的很重要的途径。但是因为今天在座的都是媒体,所以我还想再强调,对于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从客观公正的态度,对于一些吃不准的,法律法规或者是医疗技术问题,一是可以向我们咨询寻求帮助,二是我们也可以推荐一些专家供大家了解、咨询、采访。我不希望出现由于我们对一起医疗纠纷,甚至一起医疗事故不恰当的报道而引发整个社会、公众对医疗安全的担忧,或者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
  特别是目前,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刻,在我们正在深入研究公立医院改革的敏感时期,我们希望我们的新闻报道能够有助于我们的医改,给公众提供更多科学、正确的信息。我们不反对舆论的监督,在过去的工作中我也多次强调舆论的监督对于改进我们行业的做法、对于提高我们的医疗质量发挥了非常多的作用。我们愿意跟各位媒体、各位记者加强沟通交流,我们共同合作,把应该向公众传递的重要信息传递给公众。
  比如说国家对于医师管理,对于执业医师是怎么样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我们的行政部门是怎么样要求的,而且作为医疗机构它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作为从事医疗服务的个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把这种情况给公众讲清楚,这样也便于公众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但是我也要提醒,如果是片面、不正确的报道,这个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随着这个事件的发生,我再次认为我的工作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还想再强调一点,对于重大的选题,涉及到医疗法律法规,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医疗技术报道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慎重。这个也是为了大家的报道的正确性。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作为医疗机构,都要按照法律法规来依法处置,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但是作为媒体,如果正确地报道这一重大的涉及到医疗法律法规的问题,涉及到重大医疗技术的问题,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深思。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