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社会机构拿钱给医院 过程监督缺失患者没谈判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02 05:20
人浏览

  2011年11月29日-11月30日,第20届中国医药企业营销高峰论坛在郑州举办,500位业界人士济济堂,以"涉过深水区、决胜在明天"主题,围绕医药行业热点问题展开交流、对话以下为嘉宾演讲内容精彩摘要。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经济与战略发展部部长程伟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经济与战略发展部部长程伟:在座有很多业界的朋友,也有我的老领导和新朋友,首先对家表示敬意。我今天愿意以一哈佛肯尼迪管理学院高级研究员的身份来参与讨论。

  今天要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工业改革的相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医疗行业竞争力建立在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的基础上。

  中国发展的现阶段需要核心讨论以下五个问题:

  第一,中国现阶段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今年上半年我做了一项工作,将中国30多个直辖市和中心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做了梳理,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东部沿海和发达地区以及南部的沿海地区,政府工作报告出现了明显的价值观变革,个变革是追求GDP的增长从政府投资为主转向公共服务投资为主。以投资主体向公共服务转型的定位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核心挑战是什么?以政府用在财政投资的一部分钱转为民生,背后意味着GDP要下降。从第二产业人才向第三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政府的就业率这个指标比GDP增长率还要重要,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这些钱能不能支撑教育、医疗、科技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这些产业到底能够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也是发达地区和中国政府转型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第二个问题是从我们讨论国家资源运转效率的要素来看,如何体现公共支出的效率和评价体系。政府花了很多钱,这些钱到底干了哪些事,效率怎么样,效果怎么样,社会评价和市场评价又怎么样。这是我们回望医改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生物医药或者说医药行业的发展问题,那么医药行业的发展、医药的物流配送体系与医药工业的改革是不是一条主线,如果是意味着什么,如果不是又意味着什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发展的现阶段我们要关注的重点,核心的思想是以下这个图。这说明不管什么阶段,不管什么行业,也不管什么产业,哪个企业,哪个社会阶层,都面临着这么一个图,即社会矛盾原本是什么。比如说建国初期的矛盾和今天的矛盾是不一样的。

  为了解决社会矛盾,比如80年代我们讨论的是交通、能源瓶颈,今天能源瓶颈依然存在,但交通瓶颈基本解决,在此基础上社会信用体系和建立在社会信用体系基础之上的金融体系的完善是当今中国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你肯定要问,为什么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性这么重要呢?我先把第四个问题说了之后再回过头来看你觉得第三点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强国路径是什么。

  我在麻省理工大学上过一堂课,讲的是美国的税法。逻辑是这样的,美国17%的人交78%的税,也就是说,美国是靠精英在强国。美国的税收转移支付体系特别完善,当然医改未必得到肯定,但转移支付体系对中产阶级、贫困阶层的补偿机制还算说得过去的。要建立两个通道,哪些是效率问题,哪些是公平问题。效率的解决要建立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资源的有效配置机制上。我们的产业人才和企业的人才是不是通过市场化显现出来的,企业和产业发展的路径是否能够培育优秀的人才,这些优秀的人才能不能跟财富和资源有效对接,继而创造多的财富。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强国之路,于是在中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的优秀人才和资源的有效对接依托于金融市场和社会诚信体系。也就是说,企业的建立和行业对我的建立决定于我的人生规划。这个问题就是中国发展面临的现阶段面临的最大的现实问题。如何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如何建立基于社会诚信体系的金融市场,以此来培育中国的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的逻辑是什么?世界的创新体系未必是平的,讲这个课的人是哈佛大学涉及学院的艾伦教授。第一大创新体系是美国。第二大创新体系是日本和德国,日本和德国是依靠于工业改进和严谨的持续的改进推动了创新体系。第三大创新体系是印度、中国,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是建立在外包基础之上创新的初始阶段。其他的都是资源消耗型。刚才所讲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改革必须依托于市场来完善。改革开放的30年告诉我们两个方面,一方面改革开放的过程是开放改革的过程,改革开放的过程是资源市场化的过程。党中央国务院做了很多的努力,最大的努力在于不断的有序放权推动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

  医改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国家利益和国民关系的问题。国家利益和股东利益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所有研究股东利益的都是管理学家,所有研究国家利益的都是经济学家。经济学研究的是通过竞争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社会福利,核心思想是公平。股东利益是这样的,资源是有限的,通过建立一整套体制机制来培育企业的竞争力,继而培育行业的竞争力,来体现股东利益和行业利益。一个是强化公共效率,一来强化垄断利润。这就出现了一个偏颇,医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原本属于行业管制的卫生部门和属于股东利益运转效率的医管部门方向到底转向哪里。如果单独的扼杀哪一个都是有失偏颇的。

  看看我们的医改是什么。过去三年来我参加了卫生部的很多讨论,讨论是基于我在哈佛肯尼迪学院的学习。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改革是上面主导,下面推动,过程中最重要的观点是不断的争论,争论的过程是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定位,不断的重塑利益主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为我们展望明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健康产业在探索中重新定位并不断优化。什么是健康产业,健康产业的定位是什么,要确立三大块。第一大块是健康,第二大块是医疗产业的有序运营和持续运营,第三大块是消费者满意。医疗产业尤其是21世纪公立医院能不能持续的运营,能不能有序运用,能不能还医务工作者以尊严,能不能处理好医患关系,能不能给消费者满意的答复,需要配置资源进行完善。

  2、医疗费用的分摊机制不断社会化、多元化。这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民生的发展,任何一个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都是社会财富的重新定性过程。这就告诉我们的政府,所有体制改革的终极责任主体一定是政府,包括高速公路的定价,包括电信行业的改革,包括医改都是这样。

  3、医疗产业链出现了有序的分流与协同,我们强调的核心是产业路径。包括教育、医疗以及公共服务领域的改革,定价的基础是什么,行业的原始逻辑是什么。就说医院,医院是一个自然垄断的行业,医院是一个收入绝对不能偏高的行业。全世界在医院的改革过程中都有一个标额的限制,要建立在4%到6%之间,既保证了有序的运营,又保证了融资能力。因为消费者是多元的,所以行业发展也一定要多元。也就是说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要并举,这是产业发展的原始路径。[page]

  4、医院、医生和医药企业的定位在不断的有序,改革深层次问题得到不断挖掘。产业管制模型如何建立公益性特征,也就是说公益性的指标到底是什么。制度的核心体系是解决了医生的问题,治理结构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医院的管制模型。公立医院是非盈利的,或者说盈利是有核定的。它是自然垄断的,定价的基础是建立在消费者基础之上的。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要建立一个医院的结构,反思一下。国有医院,国有股东就是没有真正的股东,只是依托于某个机构来履行。在这个基础之上,内部控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不是能够将政府相关的医管部门的利益主体,比如说社保部门的人员纳入到医管部门来行不行。

  基于产权的治理结构,产权问题是解决三大核心问题,一是剩余产权的追溯权。二是投资这个企业是以控制为基础的,我不控制你我不放心,公立医院具备这个特征。三是投资这个企业是以股权转化为基础的,以获利为基础。这三个问题是现代产权的完整契约关系。包括基于建立在信息披露基础上的社会监督制度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机制和基于技术和投资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作为公立医院来说能否将医院的投资成本、运营成本、研发成本、财务成本公开。这是医院定价的基础,如果做不到,信息不披露,听着没有意义。讨论公立医院改革的时候,核心的讨论点是医院的定价机制,包括投资制度体系的完善一定要建立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之上。

  各级政府投资公立医院,政府跟消费者的关系是定价关系。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满意度能够冲击政府,但由于医院是政府投资的或者说政府全资的,医院的利益政府必须保证,如果不能保证就会导致医院崩溃。所以政府投资一定是保证医院和消费者之间的均衡。国有企业改革是建立在股东价值的传导机制上,医院的改革过程中医院的利益跟医生的利益未必是重叠的,如何强化医院和医生的监管,如何强化技术卫生政府部门对医生的监管,必须建立在医生真正价值体现基础之上来讨论医生的监管体系问题。

  讨论社会体系问题的时候,核心的是想说要建立一制衡关系。现在很多社会机构拿钱给医院,但没有监督的过程控制,导致医院才是受益者。财政、社保花的钱,医院觉得很委屈,消费者很满意。如何建立基于各个社保体系和医院的谈判机制,如果建立不了这样的谈判制衡机制,老百姓是没有能力来跟医院和医生谈判的。也就是说,改革的载体如何建立。我们都知道,医院和医生都是通过市场化来体现的,我们需要产业开放,需要多元的筹资途径,需要多元的技术创新体系来推动医改的发展。

  各级政府和医药企业的招标。招标的药不是给各级政府用,而是给各个医院用。当招标不是医院用的时候,原本是想让老百姓受益,最后结果导致医疗行业药品不能有序跟进,造成医院和医药行业互相勾结。这时我们要看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社保部、工信部、药监局和行业管理部门,他们之间利益的博弈,是不是建立在健康、消费者满意和医疗行业有序发展的基础之上。这是评价他们定位的唯一基础,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我们的部委会不懈努力来推动发展。

  第二,医药产业面临四大问题。

  1、研发水平低,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比如由于现在药物的销售途径导致利润很薄,不足以支撑研发。那么能不能建立一种机制,哪些是采购成本,哪些是研发成本,哪些是流通成本,哪些是运营成本。这四大成本来确定医院对药品的定价。我们要不断的完善流通体制,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这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2、行业集中度不高,行业整合能力有待强化。产业集中度不高才是我们这个行业发展的希望,任何一个开放的行业都面临着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但是产业集中度不高就给无的人创造了机会。中华民族有一个特点,心里一定要有一个皇帝,有一个老大,当心里没有皇帝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当皇帝、当老大,正是这种精神才提高了行业的竞争力。

  3、行业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到位,社会诚信下降。只要有一个企业是一条死鱼,整个篮子的鱼都会坏掉,所以如何加强行业的监管是我们今天应该共同讨论的话题。

  4、流通领域有待强化,销售网络体系与质量追溯机制有待完善。

  第三,医药企业创新体系的探讨。

  任何一个企业要建立创新体系必须有三大块,第一大块是如何强化基础的研发。第二大块是基于工业的持续的改进和产品的持续的升级,这个问题是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松懈的,因为它支撑着你的稳定的现金流。第三大块是基于消费者信息的反馈来不断的推动创新体系的路径依赖。单一的强调一个创新体系,一定是有失偏颇的。

  我们希望国家的社会资源能够让老百姓受益,能够走向世界,所以我们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董海扬)
  • 分享到:
  •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