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民间借贷起诉后果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12-14 23:16
人浏览

  民间借贷起诉后果在于债务人的存款、收入会被查询、冻结、划拨,有房子的会被强制迁出,以及交付迟延履行金等等债务利息。因此,想必大家想知道关于民间借贷起诉后果有哪些?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为您介绍!

  一、民间借贷起诉后果有哪些

  1、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扣押、冻结、变实、拍卖被执行人的财产。

  4、搜查。

  5、强制被执行人交付法律文书指定的财物和票证。

  6、强制被执行人迁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

  7、强制被执行人完成法律文书指定的行为。

  8、强制被执行人交付迟延履行金或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9、继续执行。

  二、民间借贷的诉讼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一)从诉讼时效的角度看,如果借条注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日期的次日起计算三年。

  (二)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日期,则表明该合同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合同,债权人有权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但须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在此情形下,确定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实际上存在以下几种类型:

  1、债权人催告当时债务人就表示立即履行,实际上却未履行的,诉讼时效应自催告次日起计算。债权人何时催告并没有时间上的限制。

  2、如果当事人协商一致,确定了一个明确的履行期限,实际上,双方当事人变更了合同内容,将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变成了履行期限明确的债务,那么,债务人于该期限届满未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自该期限届满之次日起计算。

  3、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一次权利,债务人明确表示拒绝履行,并有否定债权存在的意思表示,那么,诉讼时效应从该拒绝之日的次日起计算,而不论债权人是否规定有宽限期限及该期限是否届满。

  4、在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履行债务,债务人未明确拒绝的情况下,双方约定有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在该期限届满时,无论债务人是否明确拒绝履行债务,只要在客观上债务人不履行,诉讼时效应自该宽限期届满的次日起计算。

  三、民间借贷纠纷如何起诉

  民间借贷法院起诉流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当事人起诉,提交起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签名或盖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起诉向法院应提交下列材料:

  1、证明主体资格的材料。

  2、证明诉讼主张的证据。比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三)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

  (四)法院收到有关证据材料后,在七天内进行审查,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以在预交期内向法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法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最后,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安排开庭。

  以上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民间借贷起诉后果有哪些相关法律知识,由此可知,民间借贷在我国是很常见的,如果因为借贷产生的纠纷被起诉至法院,就会产生些对债务人不利的后果。如有其它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发布法律咨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