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土地纠纷处理措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3-22 20:17
人浏览
本文讲的是土地纠纷处理办法。各级调解组织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一些不适应调解,不能拖延时间的矛盾纠纷,积极引导运用法律程序解决,以避免矛盾纠纷的激化。...
土地纠纷处理措施
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群众明白什么行为是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保护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哪些要求是正当的,哪些要求是不正当的,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法制轨道上来,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大局意识。同时,各级调解组织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对一些不适应调解,不能拖延时间的矛盾纠纷,积极引导运用法律程序解决,以避免矛盾纠纷的激化。
2、加强村、组调解组织建设。完善调解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规章进行约束。强化村级矛盾纠纷排查网络,调整充实村、组调解组织,增强各级调解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使命感、光荣感,保证一般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纠纷隐患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调控。
3、加大土地管理,土地执法力度。任何单位或个人征用土地必须按程序报批,严格按补偿标准给农户兑现到位。建立土地纠纷仲裁机构,本着便利管理、便于耕作、消化矛盾、方便群众,对经调解无法达成协议,而又必须明确保管权的土地纠纷,依法裁定,以维护国家法律的严肃性。
4、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预算机制。随着该县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城乡建设的大步推进,土地征用过程中新的土地纠纷在所难免。应坚决反对急功近利,简单粗鲁,激化矛盾的做法。对土地纠纷,特别是征地纠纷,用地单位在征地前要会同所在乡镇、村、组全面考虑征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哪些单位配合,哪些问题需要提前沟通,防范化解,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与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预案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这样就能有效预防土地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要处理好农村土地纠纷问题,不权应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在切实保护农民的自身权益的前提下,通过疏导或说服教育等方式妥善处理,也可以通过正确使用经济政策和法律手段加以处理;而且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新法律、新政策,提高运用政策和法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维护农村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