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将公司注销只为躲避债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18 02:28
人浏览

  核心内容:王某做砂石料生意的,一直以来都给阳谷县某鸿公司供应砂石料,并且有签下合同,知道合同履行完毕,双方结算,某鸿公司欠王某货款一百余万。王某多次催促公司偿还,却始终没有结果,最终诉至法院。三次开庭,竟发现某鸿公司股东将公司注销躲避债务。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为躲避债务,公司股东在案件诉讼期间,将公司注销。日前,阳谷县人民法院依法审理此案,判决该公司股东承担债务,原告王某货款100余万元及利息损失,王某对该公司办理抵押登记的机器设备享有优先受偿权。

  王某一直向飞鸿公司(化名)供应砂石料,双方签订供应合同。2012年7月双方合同履行完毕,两方经结算,飞鸿公司欠王某货款100余万元,出具欠条,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娄某和股东张某在欠条上签字。后经王某多次催要,公司拒不还款,王某一纸诉状将其告上法庭,并要求娄某承担连带责任。

  第一次开庭中,因被告飞鸿公司提交部分证据需整理后质证,该案于2014年4月份又进行二次开庭审理。

  在第二次开庭后,被告飞鸿公司竟经工商局核准将公司注销。得知消息后,王某申请变更本案被告为薛某和娄某,要求两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并要求对公司办理抵押登记的机器设备享有优先受偿权。

  法院经第三次开庭审理认为:

  王某与飞鸿公司签的砂石料供应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规定,应予以确认。合同签订后,王某依合同约定向公司供应砂石料,公司共计欠其砂石料款100万余元,公司出具欠据,所以拖欠货款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债务依法应当偿还。

  该公司股东薛某、娄某在该案诉讼期间,且未依法进行公司清算情况下,谎称已履行清算程序,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出具虚假清算报告,并在报告中承诺已无内外债权债务,致使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销公司工商登记,造成原告王某债权因债务人消灭而无法实现,属恶意逃避债务行为。

[page]

  根据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公司股东薛某等人作为清算组成员,故意提供虚假清算报告注销公司,由此使王某遭受经济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快车为您推荐:

  ▉ 案例分析之如何保护债权人的债权

  我国《合同法》第74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详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