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金融危机下 生意难在哪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31 00:26
人浏览

  金融危机正在成为创业者们的一个大话题,或者是一个大借口,危机对市场确实造成了影响,但是,对人们的心理的影响却更为巨大。毕竟,市场永远都是在起伏之中的,创业者的思维也要跟着这种起伏吗?综合大多数人的想法,我们不难发现一些端倪:


  1、人潜意识里存在着或多或少的“惰性”思想。


  从根本上讲,人的潜意识里都有懒惰思想,此乃人的本性。但作为公司老板,得要严格控制自己的这种惰性思想,若还是指望能舒舒服服地赚到钱,别那么辛苦,那干脆就别当这个老板了。这市场变化越来越快是必然的趋势,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也是必然的,这就逼使着老板们要将自己潜意识里的那些懒惰因素尽可能地清除出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今天的生存和未来的发展。


  而现在很多人(特指生意人)却一直在怀念以前那些轻松赚大钱的好时光,或是一相情愿地希望市场能变得有秩序一些,竞争规范些,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这其实就是自己潜意识里的懒惰因素在做崇——不愿意面对困难,能躲就躲,不见棺材不落泪。有些老板甚至自己都已经躺到“棺材”里,眼看着就要钉上钉子了,这才开始有所动作。


  按理说,再难这生意也还得做下去,可又有多少老板能真正去面对,更别说去积极应对了。许多企业之所以缺乏预案体系,其实这“根子”就出在老板自身的惰性和回避麻烦的心态上。


  2、总擅长为自己各方面不足习惯性地推卸责任。


  国人最擅长,最感兴趣的事就是给自己找“借口”。刻薄地说,也就是给自己的无能和懒惰找“借口”。遇到困难,第一反应不是新的机会点在哪里,或是解决的方案在哪里,而是找出一大堆理由——竞争激烈,市场疲软,员工素质差,客户不配合,消费力下降等等。这也就是在说明,生意不好做与老板自己并没什么关系,都是由外部因素导致的。其实,自己的生意没本事做下去,或是赚不到钱,却把责任都推到别人头上,又有什么意义,能起到什么实际作用呢?充其量不过是给自己的无能找借口罢了!


  3、现在挣钱到底是归类于“赚”还是“抢”?


  按理说,这做生意是“赚钱”,可在笔者看来是“抢钱”。现在的市场是供大于求,市场并不缺什么,要想有钱赚,只是简单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想法早就过时了。因为,现在消费者的基本需求都能够得到满足了。要想赚到钱,可不是简单地通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就行了,而得通过抢夺竞争对手的生意来取得。可能,有人又会说什么商业道德之类,但笔者认为,只要是在合法的范畴内,把竞争对手打败(而不是打伤),抢夺其手中的生意,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无论市场竞争再怎么激烈,金融危机再怎么凌厉,只要还没造成彻底的毁灭性打击,那便意味着有生意做,也就是有利润可拿。至少,在市场总量下降的情况下,把同行、竞争对手的生意抢过来,也是维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所在。


  针对当前的市场现状相关情况,有些问题创业者们必须要清楚:


  1、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意会越来越来难做,要有所准备。


  这是必然的,要想生存下去,就得努力提升自己的经营能力,以能满足明年的市场环境为前提(而不是满足当前的市场环境)。预估更多的困难,提前调整自己的经营结构和管理模式。


  2、尽可能少说或别说无多大实际意义的话,要实际行动。


  生意难做这类废话别说,说出来不但没有任何好处(除了故意的向某些个人和单位哭穷外),反倒会招致员工的消极,上你的上下游客户对你失去信心。所以,这些泄气话得留在老板自己“肚子里”,只能说给自己听,但偶尔诉说一下也未尝不可,要有个度。[page]


  3、将业绩提升的发展方向转移并锁定到同行竞争对手上。


  从商业生存的角度讲,把竞争对手“打伤”没什么意义,要么就直接“打死”——直接从竞争对手那里“抢钱”,这也是出于自保的基本要求。


  4、提醒自己,其实做生意永远不会有生意很好做的时候。


  其实,所谓生意好做的阶段,大都是事后才回想起来的,对于生意来说,回忆和怀念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倒不如在当下的环境中深挖内、外部潜力。尤其需要老板要带头,先从自己身上开始挖潜力。若是老板已开始身体力行时,员工还是无动于衷,这样的员工也好开除了。


  金融危机下有些人照样赚钱,从某种程度上说,所谓淡季无非是人们心中的恐惧总结,一种借口的宣泄,关键的问题还是在于人们的认识、态度以及观念。市场在变化,观念也需要改变,否则,你就是一个无法适应市场的失败者。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