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13.63%的月跌幅让A股估值水平再下一台阶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31 08:13
人浏览

度过低迷的8月,13.63%的月跌幅让A股估值水平再下一台阶。9月的到来则伴随着一些新的冲动和新的矛盾,乐观预期又开始纷至沓来,有媒体提出“9月A股华丽转身”的命题,对九月的期待之高可见一斑。而市场分歧也显而易见,股市“知名大散”杨百万则在近期提出“见底还需几个月时间,估计要等到10月份”。

9月开局,市场的脸色并不好看。整理了数日的两市大盘再度掉头下挫走出“黑色星期一”,深市已率先创出本轮调整以来的新低,沪指距离前期低点也只有一步之遥。如此的开局让市场的反弹预期再度受到压制,那么估值水平已近合理的A股市场为何迟迟未能迎来转机呢?

关于9月的乐观预期主要来自政策转暖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增长政策预期。上市公司半年报盈利增长率与2007年相比大幅下降,表明代表国民经济优势企业群体的盈利增长率大幅下滑,意味着当前经济面临着下降风险。不过,之前宏观基调改为“一保一控”,从而使得市场对保增长政策预期出台较为迫切。另外一个重要的期待就是救市措施预期。第三,还有下半年外围环境有望改善预期。但周一市场并没有进一步的利好政策出台,部分过度依赖政策的预期落空,而国际市场则是动荡不安,形成了A股新的拖累。

目前,宏观环境在多重周期叠加的作用下,有些指标已略带寒意,但也有不少指标依然表现良好,可谓“乍寒还暖”。在这样的环境下,充满了预期的不确定性。日前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就表示,在目前美国市场消费尚未见底回升、国内投资不景气和消费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内经济下行还需持续一段时间,可能年内难以结束。

根据中央会议精神,“一保一控”成为下半年宏观调控主基调。因此,尽管7月份的PPI涨幅达到两位数,研究员认为其对企业成本的冲击要大于通胀的影响,并不会改变下游通胀缓解的趋势。同时在反映通胀的指标中,更看重CPI。7月份CPI涨幅继续回落,表明通胀压力进一步得到缓解,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再出台新的紧缩政策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宏观政策面上,又可以说是“乍暖还寒”。

在宏观经济不确定的影响下,上市公司2008年盈利预期仍然处于下调中,但目前市场的估值水平已经相对较低,进入长期投资区域。在盈利预期下调时,政策因素仍然是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关键,持续的政策利好可以消除投资者对基本面不确定的担忧,有助于推动市场估值水平向长期均衡水平的回归,政策的效应需要时间来发酵,市场则需要更多的耐心。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