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一个百万富翁的跌宕一生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31 22:43
人浏览

  从富翁变囚徒

  17年前,43岁的梁康已经拥有百万家财,那时的他意气风发。靠卖鸡蛋起家,打拼了十多年,他就发达了,动辄就捐赠一两万元给街道搞慈善活动,那是很多人一辈子都实现不了的奢侈。那时的梁康太自信了,仿佛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不曾想到,失控的局面终于还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可靠”的生意伙伴,在收到了梁康几十万元的货物后,突然人间蒸发,怎么都联系不上。这让梁康一段时间内都异常焦虑,自己辛苦打拼的一半家产,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蒸发了,换谁,都想不通。

  一次在北京跑业务时,梁康无意中听人说起,那个欠自己货款的生意伙伴现正在广州。他马上买了机票飞回广州,在回去的路上,他已经盘算好了如何好好“招待”一下自己的这个老朋友。回广州后,他找了辆车,然后雇了两个人把那个生意伙伴“绑”到了自己家里……

  因为绑架、非法拘禁等罪名,梁康被判入狱20年,剥夺政治权利20年。

  因为在监狱里表现良好,他提前释放,但11年的牢狱生活彻底改变了他。已经没有任何棱角的他,打算开始平静的生活,可他的妻子却不准他进家门,还要和他离婚。让他恼火的还有,因为还有近5年的剥夺政治权利需要在社会上服刑,他不得不定时或去街道的司法所报到和汇报思想,这让他觉得很不“爽”。

  一切的不如意让他变得顽固和暴戾,当时54岁的他动辄和邻居打架,不断去街道去派出所吵架、骂人。

  阿伯续写传奇

  梁康的户口所在地是海珠区的南华西街道,所以,管理这个“麻烦阿伯”的任务就落到了南华西街道办和司法所的头上。司法所的干警在得知梁康的情况后,马上联系民政部门帮他办理了临时救济并帮他申请了廉租房。

  为了让梁康安心矫正,司法所和街道想办法给他“揾”了份工———在一个单位做值班员。慢慢地,他开始活出自信,工作让他发现了自己的价值,“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贼。”有一次,他还大胆地向“贼”挑战:“你不一定跑得过我!”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梁康改变了,他没事的时候喜欢义务扫街,还戴着袖章在社区里巡逻,他做过两件见义勇为的好事,一次是去追赶一个抢街坊手机的人,还有一次协助社区警察抓了一个在家里楼上作案的小偷。

  2008年年底,梁康解除了社区矫正,可他还是喜欢到司法所“报到”。他甚至还把自己在广州的“狱友”带到司法所,引导他们“相信政府,有事找共产党”。

  现在的梁康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他甚至还拿出这几年打工省吃俭用的钱开了一个饮食店,准备续写他的“新百万富翁传奇”。

  链接:社区矫正难在就业

  2008年至今,南华西街道办介绍刑释解教人员就业达50人次,获得长期就业的有10人。可随着刑释解教人员的不断产生,辖区内的安置岗位已经无法满足安置需要,司法所还通过走出社区、向外区和外街道寻找工作岗位,帮助这些社区安置帮教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现在,继荔湾、海珠试点社区矫正之后,广州又新增了天河、越秀、花都、白云4个区的社区矫正,今年年底计划在全市铺开。如何帮助他们就业,成了司法所进行社区矫正面对的一大难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