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卖米卖出的亿万富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05 08:41
人浏览

  做生意不怕起点低,就怕境界低。这里讲的是两个亿万富翁卖米故事。

  奥康的老总王振滔当初做生意时的卖米经历。初创业的王振滔开个小米厂。他卖米与众不同,别人100斤稻谷打出80多斤米,10多斤糠,王振滔却只打70多斤米20多斤糠。100斤稻谷打出的米少,米的颜色就越好,质量就越高。所以买米的人都高兴到他这里买米。打的糠多,意味着里面有更多的小米粒,营养就多,等于说拿买糠的价钱,买到了价值更好的米,当然更愿意到这里来买糠。

  第二个卖米的故事,是讲的台湾王永庆卖米。王永庆16岁到嘉义开了一家米店,当时当地有30多家米店,竞争非常激烈。当时只有200多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生意很差。王永庆便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结果效果也不好。怎么办呢?王永庆很苦恼,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永庆决定提高质量,从每粒米着手。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米里杂物多,王永庆以这个为切入点,带着两个弟弟把米里的杂物捡干净了再卖给顾客。慢慢地大家觉得王永庆的米好,来光顾的顾客渐渐地多了起来。一些年长的、上班的人没有时间或不方便买米,王永庆便为他们提供送米上门的服务。这样这一批顾客便成了他的忠实顾客。王永庆送米上门时,总是帮顾客把米缸里的剩米先掏出来,把新米先放下去,再把掏出来的米放在上面。

  这样不会把剩米在下面放坏。他还留心观察这家人有几口人,米缸的容量是多大,一缸米大概要吃多长时间,不等顾客上门,到时,他便把米送上门。在做卖米生意的过程中,王永庆发现有的人还没到发工资的日子便没钱买米,他就把米先送上门,等到人家发工次的第二天或第三天他去收钱。没多久,他便成了那里卖米生意最好的。

  伟大的事业往往从不起眼的起点开始。但要有超越平庸,超越自我的心态。要想取得成功,要尽可能地为顾客提供超值的服务——只要你首先为顾客创造价值,顾客才为你创造利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