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青苗补偿费标准怎么计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1 14:42
人浏览

       青苗补偿费是指土地被国家征用时,农作物还未到收获期,从而国家应给予该被征用者适当的的经济补偿。那么,青苗补偿费标准怎么计算?标准是多少?又应该是归哪个部门管理呢?针对这些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青苗补偿费标准怎么计算

  一、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如何补偿?标准是多少?

  1、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是包括地上的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如房屋、水井、道路、管线、水渠等的拆迁和恢复费用及被征用土地上林木的补偿或砍伐费等。

  其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计算地上附着物补偿费,按照拆什么补偿什么,拆多少补偿多少,并且不低于原有水平为原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建筑材料、劳动力和运输等费用,按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等级和结构进行测算,制定符合当地物价水平的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林木补偿费按树木的大小进行补偿,如已成材的,可以由原所有者砍伐,但不再支付林木补偿费而发给砍伐费。果树、经济林等则根据投入情况予以补偿。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

  2、果树补偿标准:

  (1)鲜果类(包括苹果、梨、桃、杏、柿子、枣、红果、李子、樱桃等)

  ①盛果期树:按该树盛果期三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计算补偿费。

  ②初果期树:按盛果期果树补偿标准的0。4—0。5倍计算补偿费。

  ③衰果期树:按盛果期果树补偿标准的0。2—0。5倍计算补偿费。

  ④未结果幼树:栽后不满一年的,按初果树年产值的0。6—0。8倍计算补偿;一年以上,二年以下的按初果树产值的1。0—1。2倍计算补偿;二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按初果树年产值的1。2—1。5倍计算补偿;三年以上,四年以下的按初果树年产值的1。5—1。8倍计算补偿。

  (2)干果类(包括核桃、板栗等)

  ①盛果期树:按该树种盛果期三年平均产值的10—13倍计算补偿费。

  ②初果期树:按盛果期果树补偿标准的0。2—0。5倍计算补偿费。

  ③衰果期树:按盛果期果树补偿标准的0。3—0。5倍计算补偿费。

  ④未结果幼树:栽后不满一年的,按初果期树年产值的0。1—0。3倍计算补偿;一年以上,二年以下的按初果期树年产值的0。3—0。4倍计算补偿;二年以上,三年以下的按初果期树年产值的0。4—0。5倍计算补偿;三年以上,四年以下的按初果期树年产值的0。5—0。6倍计算补偿;四年以上至初果期前,按初果期树的0。6—0。9倍计算补偿。

  (3)葡萄

  ①盛果期树:按葡萄盛果期三年平均产值的4—6倍计算补偿费。

  ②初果期树:按盛果期果树补偿标准的0。4—0。6倍计算补偿费。

  ③未结果幼树:栽后不满一年的,按初果期树年产值的0。1—0。5倍计算补偿;一年以上,二年以下的按初果期树年产值的0。3—0。4倍计算补偿。

  (4)棚室果树类的补偿实行评估的方法。

  二、一般树木补偿标准

  1、普通树木类(包括杨树、、柳树、、榆树、槐树等):

  (1)胸径5cm以下的,每棵3~10元;

  (2)胸径5cm以上,10cm以下的,每棵10~20元;

  (3)胸径10cm以上,15cm以下的,每棵12~30元;

  (4)胸径15cm以上,20cm以下的,每棵30~40元;

  (5)胸径20cm以上,25cm以下的,每棵40~50元;

  (6)胸径25cm以上,30cm以下的,每棵50~60元;

  2、经济林类(紫穗槐、簸箕柳、灌木丛)

  (1)栽植幼树2年内的每墩(丛)3~5元;

  (2)栽植经济林3~5年(含5年)每墩(丛)6~10元;

  (3)栽植经济林6年以上的每墩(丛)11~15元。

  (经济林当年平茬、切枝的每墩(丛)按6元补偿)

  3、常绿树类(松柏等)

  常绿树按一般树木同等胸径的2~4倍补偿。

  4、苗圃类(包括果树幼苗、林木幼苗等)

  果树苗、常绿树苗、一般树木苗按当年市场价格计算补偿。

  三、特种用途林补偿标准

  1、防护林类(包括防护林、特殊林、风景林、幼龄林)

  经批准必须占用时,依据林业部门颁布标准补偿。

  2、名胜古树类

  经批准必须占用砍伐时,依据评估价补偿(古树移栽时,补偿一定的移栽费用)。

  四、青苗补偿标准

  青苗类(包括:玉米、小麦、水稻、高粱、大豆、蔬菜等)

  经批准征占用时,对种植期内的作物依据上年度统计部门公布的乡镇粮食产值计算补偿。

  五、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找哪个部门?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

  通过上述文章的解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国家对于青苗补偿费标准怎么计算以及补偿标准有严格规定的,如果您或您的亲友涉及到了这方一面的法律疑惑,法律快车小编建议您咨询法律快车官网或者我们法律快车的律师,他们的专业法律知识将是我们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可靠保障。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