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税务行政处罚执行方式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8 01:29
人浏览

  税收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通过税收来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税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使得国家能够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及方便国家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上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税务行政处罚执行方式有哪些

税务行政处罚执行方式有哪些

  一、税务行政处罚

  税务行政处罚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以及其他与税务行政处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以下简称当事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包括各类罚款以及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都属于税务行政处罚的范围。

  二、税务行政处罚执行方式有哪些

  罚款

  没收非法所得

  停止出口退税

  三、处罚程序

  (一)简易程序:适用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违法后果较轻且具有法定依据应予处罚且处罚较轻,对公民处50元以下和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违法案件。由税务行政执法人员当场做出处罚决定:

  1、向当事人出示税务检查证或其他税务执法身份证件;

  2、告知当事人受到税务行政处罚的违法事实、依据和陈述申辩权;

  3、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

  4、填写正式的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当场交付当事人。

  5、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包括:1、税务机关名称;2、编码;3、当事人姓名(名称)、住地等;4、税务违法事实、依据;5、税务行政处罚种类、罚款数额;6、做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时间地点;7、罚款代收机构名称、地址;8、缴纳罚款期限;9、逾期缴纳是否追加罚款;10、当事人不服税务行政处罚的复议权和起诉权;11、税务行政执法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二)一般程序:适用除简易程序外的其他税务违法案件,在做出处罚决定前都须经过下列程序:

  1、立案与调查

  立案是指通过税收管理或群众的举报,发现当事人税务违法行为,再经过计算机或人工归类采集的案源进行选取,以确定具体的调查对象。

  调查是税务机关对当事人的税务违法行为经过检查、勘验、鉴定等手段获取证据、查清事实的过程,为正确适用法律规范提供坚定的事实基础。

  2、告知与听证

  税务机关在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调查终结后,做出处罚决定之前,必须及时以税务机关的名义向当事人发出《税务行政处罚告知书》,包括:1、当事人违法行为事实证据;2、所触犯的法律规范;3、违法行为应受的行政处罚;4、拟给当事人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标准;5、当事人应享有的各种权利,如陈述申辩权、符合听证条件的听证权等。

  听证是指税务机关在对当事人某些违法行为做出处罚决定前按一定形式听取调查人员和当事人意见的程序。听证范围是对公民做出2000元以上或者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做出1万元以上罚款的案件。

  3、审查

  调查终结,调查机构制作调查报告,连同所有案卷材料移交审查机构,由审查机构进行登记、审查。应自收到调查报告和移交案卷之日起10日内审查终结,制作审查报告,并连同案卷材料报送税务机关负责人审批。

  4、税务行政处罚决定

  税务机关负责审批后,由审查机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制作处理决定书,再报税务机关负责人签发:

  (1)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和具体情况予以处罚;(2)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不予以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3)违法事实不能成立,不得予以行政处罚;(4)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税务行政处罚执行方式有哪些的相关内容。税务行政处罚的方式也是有多种多样的,与行政处罚执行方式是相似的。都能够极大的体现我国法律的灵活性。希望上文的税务行政处罚的方式能帮助大家。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