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常见的执行风险类型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5-25 23:33
人浏览

  核心内容:执行风险是指权利人根据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后,可能存在的妨碍权利实现的情况。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执行风险。

  一、逾期申请执行的风险

  申请执行应在申请执行的期限内提出,逾期则丧失申请执行权。申请执行期限为:

  1、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的中止、终端的规定。

  2、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决书、裁定书、行政赔偿调解书,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期限为一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期限为180天。

  3、行政决定的申请期限为180天。

  前三款规定的期限,从法律文书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中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从该法律文书送达当事人之日起计算。

  二、不能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下落或线索的风险

  为使生效的法律文书得以顺利执行,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的下落或线索,否则可能造成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三、被执行人在外地的风险

  如您申请执行的被执行人住所地在辖区范围以外,除审理中以对当事人在外地的财产进行了保全而异地执行更为方便等条件,一律委托执行。委托执行中,受委托法院因法定事由有终结执行的可能。

  四、中止执行的风险

  执行中有以下情形的中止执行: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执行;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其他应当中止执行的情形。

  五、终结执行的风险

  执行中有以下情形的终结执行: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人承担人的;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据,无收入来源,有丧失劳动能力的;被执行人被人民法院裁定宣告破产的;其他应当终结执行的情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