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点燃人们心中那缕创新的火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18 06:05
人浏览
28岁开口讲创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青春年代到半老头子,讲了28年,还在讲。他的声名随着宣讲而鹊起,也因过于痴迷而遭人讥讽。他宣讲的内容,是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民间脚本,也是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决策参考。他希望人人都当发明家,更希望举全民之创造力,再造一个新山西。他就是中国创造学肇始者之一、省科协巡视员关原成。

痴迷宣讲创新,缘起忧患民间创新能力不足

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于所有的科技工作者来说,虽然都是责任在肩,但相比所研究的课题,又实在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平常事。关原成则不然,他仿佛把科普当成了终生的使命。

关原成热衷科普,始于1982年举行的全国青年小发明竞赛。当时,在“科学的春天”暖风吹拂下,原雁北地区成立了全区小发明办公室,职责是号召雁北地区的青年,投身到火热的发明创造中去。作为团地委一名干事,因为他曾在科研所工作,刚参加工作就担任了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领导决定让他担任小发明办公室主任。谁也没有料到,28岁的关原成,从此走上了宣讲创新的“不归路”。

要激发群众的创新活力,首先要让大家明白人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而要引导群众围绕本职工作创新,最基本的切入点,就是让大家掌握创新的要领和方法。怀着一种特殊的使命感,在雁北团地委工作期间,关原成晚上研究创新方法,白天深入企业进行宣讲示范。当时,雁北地区有100多个企业,他做到了厂厂去宣讲,厂厂有成果。一次,他一连9天跑了3个县普及创新方法,累倒在讲台上还边输液边讲。山阴糠醛厂利用他传授的创新方法中的材料替代法,将废糠醛渣抹在法兰盘密封槽里,代替需大量采购的一次性橡胶密封圈,成本大为下降。在他的宣讲、示范、号召下,1983年,雁北地区一年取得1000多项小发明,受到团中央和国家轻工业部表彰。随后,雁北地区的青年发明创造活动,又取得全国三连冠。关原成也因贡献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团地委副书记,并先后荣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

尝到宣讲创新的甜头,看到企业创新的硕果,关原成深感仅靠自己一张嘴宣讲,很难改变民间创新能力不足的现状。1990年起,关原成担任全国职工创造力开发培训教授,为全国培训了大批师资。

又担任了中国创造学讲师团的首任团长,将他研究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与方法,普及推广到全国数万家企业、院校、机关、部队。28年来,关原成从雁同到太原,从太原到全国,先后宣讲创新1000余场,听众逾300万人次。而随着时代发展,他还不断总结、完善创新思想和方法,撰写了创新方法科普系列读本15册,逾200万字,引导人们掌握科技知识、改变传统观念、确立创新意识、开发创新潜能。

在此期间,关原成曾先后担任雁北团地委副书记、大同科协主席、省科协副主席等职,因他奔走全国到处演讲,不少人说他“官员不像官员、学者不像学者”。有位领导在听了关原成的报告后,认真地对他说:“原来以为你不务正业,听完你的演讲,才知道你的工作是多么的重要,才知道创新方法对人才培养、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关原成笑答:“其实,20多年来我最为自豪的‘正业’,就是宣讲创新思想与方法这一件事。”

创新科普手段,博得“全民创造力开发者”美誉

关原成痴迷科学传播、志在全民创新,他把宣讲本身也作为一种创新实践。为了让万千民众在最短时间,甚至通过一堂课,就能激发创新的自信和乐趣,他不仅随时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波浪,采集最耀眼的浪花,力求将其晓之于民;还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中急需解决的科技问题,运用大量实际案例,进行民众的创造力开发。许多听过关原成宣讲的人都说,他的宣讲激情四溢,各种道具的演示、生动案例的枚举,能让人产生创新的激情。

一名监狱服刑人员偶尔看过关原成的报道,茶饭不思,日夜想搞发明创造,并给关原成写信求助。监狱长也辗转找到关原成,希望他无论如何也要帮帮这位服刑人员,说是等于帮了监狱的忙。关原成马上给那位服刑者去信并寄去他的作品,鼓励和引导这位服刑人员通过发明创造走向光明,对方在他的方法指导下,很快用自组组合法搞出一项小发明,对冲床进行了改造。

山东省一位大型国企负责人这样评价他的演讲:“中国有三个人的演讲最具时代特点,曲啸讲人生价值,李燕杰讲思想政治教育,再一个就是关原成讲科学创造思想与方法。”北京铁路局(微博)组织职工听了关原成的演讲后,大家的反映是:“他把发明创造的科学道理讲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技术创新的规律特点,介绍了企业怎样才能通过开发创造力推动跳跃发展,这对我们日后进行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意义深远。”一家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参加创造力开发培训后说:“如果早十年、二十年听了今天的课,我的成果会出得更多、更好。”

28年来,受兴趣驱使,关原成每天在8小时之外,将精力都用在了查找资料、撰写专著上。他所撰写的书稿、抄写的资料,早已超过了他的身高和体重!他写的创新方法图书 《发明与革新的技巧》《发明创造的26种思路》《教你创造》丛书《科学创造ABC》等,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图书、优秀科普等奖项18项次,并由国家9部委推荐,在台湾、香港、日本、德国进行科普交流。

28年来,他收到听众、读者的来信和短信1万多件,交流运用创新方法所取得的成果和对创新的最新体会。有人说他是真正的人民科普演说家、全民创造力开发者,他却认为:“我是一名普通的党员,党员就是要走在时代的前沿、走在创新的前列。”

点燃创新火苗,再造一个新山西绝不是梦想

7月18日,记者在省科协遇到即将出发去朔州的关原成,向他提出盘桓许久的一个问题:“20多年了,当年中国创造学讲师团的讲师们现在大多已销声匿迹,为什么你却能乐此不疲、始终坚持?”关原成递给记者一张名片,上面醒目地印着这样一行字:“倾一生心力,开发国民创造力,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国家而努力!”

关原成认为:从科教兴国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人才强国到创新型国家建设,党在把握时代精神特征、认识发展规律方面,始终在不断寻求新的境界与高度。山西在由传统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道路上,也迈出了依靠创造改变命运、依靠创造强化国力的坚定步伐。只有立足山西实际,通过创新观念、思想跨越,把潜藏在山西民众中的创新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实现再造一个新山西的目标。

“五千年文明看山西,看的就是山西历史上的灿烂创造。”关原成说:“近年来,在全国群雄逐鹿的创造舞台上,山西的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处于劣势。究其原因,与其说山西缺乏的是创新的人才,还不如说是山西人才缺乏创新的动力。”

关原成举了一个例子:运城市的一位普通清洁工,采用主体附加法,在扫把上绑了一个废旧编织袋,扫大街时,那种尘土漫天、路人掩鼻的状况不见了。更妙的是,原来一星期用坏两把扫帚,改造后每月仅消耗一把。“如果人人都能像这位清洁工那样,立足本职搞发明创造,汇聚起来就是一股伟大的力量,再造一个新山西就绝不是梦想!”关原成说。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昨天的梦想,就是今天的希望和明天的现实。”关原成用“现代火箭之父”戈达德在演讲中的这句名言,道出了他矢志不移的追求。他告诉记者:“其实人人心中都有创新的种子,无非是有没有得到浇灌。我所做的,就是要点燃每个人心中那缕创新的火苗。”

本报记者李爱珍

采访手记

关原成给人的印象是人精瘦,嗓门亮,平时说话幽默风趣,台上讲话擅用排山倒海般的排比句。因工作关系,记者认识他差不多10年了,其风格始终不变。后来才知道,这得益于经年累月在不同讲坛上宣讲科普养成的“职业习惯”。


其实,采用哪种形式或技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才能获得更好的宣讲效果,怎样“忽悠”更多国民搞发明,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他仍在努力去做。

最难得的是,平平凡凡一件事,关原成倾尽心力去做,坚守了数十年,期间从不投机取巧,也从不言放弃。我想,能够坚守的奥妙在于关原成对名利的从容和淡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对理想,则痴心不改。或许,这就是大师的境界?

关原成应该是山西最好的形象大使。许多外省人没来过山西,却听过关原成的讲座,或者看过关原成的著作。无论建设创新型国家,还是走转型跨越之路,我们需要一大批像关原成这样的践行者,为国分忧,为民担当。

作者:李爱珍

(本文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