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侵犯专利的行为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1-09-10 15:23
人浏览

  侵权专利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未经许可的专利侵权行为、专利转让行为和间接侵权。 专利侵权是指通过上述方式侵犯专利权人合法拥有的专利权。接下来,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侵犯专利的行为有哪些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一、侵犯专利的行为有哪些

  1、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侵权行为。

  2、假冒专利。假冒专利是指在非专利技术产品上或广告宣传中表明专利权人的专利标记或者专利号,使公众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3、间接侵权行为。间接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积极诱导或者促使他人实施直接专利侵权的行为。

  《专利法》第六十八条,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至专利权授予前使用该发明未支付适当使用费的,专利权人要求支付使用费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专利权人得知或者应当得知他人使用其发明之日起计算,但是,专利权人于专利权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应当得知的,自专利权授予之日起计算。

  二、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专利侵权行为构成条件包括:

  1、专利权有效:

  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被授予专利权后,其他人未经许可实施专利的行为才构成专利侵权。

  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不构成专利侵权。

  3、为生产经营目的:

  生产经营目的是指为工农业生产或者为商业经营的目的,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营利为目的”。具体判断某一行为是否属于为生产经营目的的行为:

  (1)许诺销售和销售一般都具有为生产经营目的的行为;

  (2)企业和盈利性单位的行为一般都具有为生产经营的目的;而国家机关、非盈利性单位、社会团体的行为有些情况下也有为生产经营目的的性质,例如医院为治病而使用专利设备等。

  4、存在实施专利的行为

  5、实施行为的客体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内

  三、专利侵权行为的特征

  专利侵权行为具有以下特征:

  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专利侵权必须以存在有效的专利为前提,对于在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专利权授予前使用发明而未支付适当费用的纠纷,专利权人应当在专利权被授予之后,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并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

  3、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

  与此同时,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侵权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主要是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侵犯专利的行为有哪些,法律快车的小编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若有更多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