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减刑出狱后用专利帮津城创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03 16:17
人浏览



时间:2006年04月05日08:12 【来源:城市快报】

  因经济犯罪入狱服刑的汪幸福,在狱中研究开发了3项产品,但是在申报专利的过程中遇到了麻烦,于是向本报求助。记者采写的消息见报后,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本报及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汪幸福终于成功申报了这3项产品的国家专利权,并因改造表现突出,得到了4年零3个月的减刑奖励。


昨天,刚刚回到社会不久的汪幸福向记者述说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创办企业,把自己在狱中研究开发的“自动灭菌果皮箱”等专利产品转化为成果,为天津创模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他还要为下岗失业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解决就业岗位,为社会减轻负担。

  第一次在狱中见到汪幸福时,可能是因为他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言谈举止间透着一股书生气。如今,出狱后的汪幸福已经彻底脱胎换骨。他说:“我今天重新回到社会,每一步都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我要对得起大家。”

  出狱后,经过对市场的调研,汪幸福发现目前街道上设置的果皮箱寥寥无几,即使有也都是不利于环保的。为此,汪幸福每天回到家就反复对原先设计的方案进行修改。如今,他已经对原先设计的“自动灭菌果皮箱”的外形进行了修改,使这种果皮箱在具有环保、自动杀菌等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够美化城市街道。

  汪幸福说,出狱前,上海嘉定高科技园区发展中心曾同他联系,表示愿与他合作,但他打算拒绝上海方面的合作意向,把企业建在本市。汪幸福表示:“我已经50岁了,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天津现在正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我要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汪幸福打算等企业创办起来后,把工作岗位提供给下岗失业人员和两劳释放人员,为社会减轻负担。“创业的路可能会很坎坷,但是我一定要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满怀信心地说。

  新闻回放

  2002年12月5日,本报收到一封来自大墙内的信。市杨柳青监狱服刑犯人汪幸福在信中写道:“我是一名因触犯国家法律而入狱服刑的犯人。服刑期间,我研究开发了3项产品,但是在申报专利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希望能够得到贵报的支持与帮助。”汪幸福还在信中写道:“我曾受贵报的启迪,实现了自己第一个赎罪的梦,那就是同有关单位签订了捐献眼角膜的意向书。今天,我再次请求你们帮助,为我再圆一个赎罪的梦。”

  记者随后来到狱中对他进行了采访,并发表了一篇题为《大墙里寄来的一封求助信》的稿件。稿件刊登后,引起了市专利局有关领导的重视,他们委托天津市德赛律师事务所免费为汪幸福申报专利,同时有关部门也免去了申报专利的各项费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