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用”是信用卡的唯一担保 恶意透支双方都受伤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02 16:03
人浏览

  随着居民金融意识提升,各家银行都采用“跑马圈地”的方式扩张信用卡的市场份额。但发卡量激增的背后,恶意取现、欠贷不还、“卡奴”、黑中介等现象也开始蔓延。信用卡业务是一种怎样的银行业务?信用卡在给持卡人带来便利的同时,又有什么样的风险?信用卡怎么用才划算?“通俗来说,信用卡就是可以在卡里没钱的情况下,先向银行借钱消费,然后在一定期限内还钱的凭证。”兴业银行合肥分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客户办理信用卡后,通常使用方法有两类:一是刷卡消费,二是透支取现。按照目前规定,刷卡消费,一般银行都会给予客户20~60天不等的免息期,且不收手续费,客户只要在还款日前全额还款,就相当于获得了一定期限的无息贷款。

  如果是透支取现,多数银行不分本地异地,一般收取3%左右手续费,最低为10元。银行还要从取现当日开始,每天按取现金额的万分之五收取利息,折合为年利率是18%,相当于现行一年期贷款利率的3倍左右。贷款不还后果为何有重有轻?在过去人们的惯常思维中,到银行贷款逾期不还,即便银行一再催讨,只要抱定“要钱没有,一拖到底”的想法,银行也无可奈何。但本报11月3日报道中的当事人小李,仅透支了8000元不还,在被处30000元罚款的同时,还被判了刑。如此严重的后果让很多持卡人在吃惊之余困惑:同样是向银行借钱不还,怎么后果差别如此之大?

  招商银行合肥分行卡部负责人解释,一般的银行贷款,借款人有抵押或担保,比如企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等,如果借款人无力偿还或拖欠不还,银行即便做最坏的打算,也可以对其抵押资产进行处置,而信用卡透支则是一种完全建立在个人诚信基础上的借贷方式。“个人诚信是信用卡的唯一担保。”银行人士表示,持卡人一旦诚信缺失,恶意透支不还款,对银行来说,就意味着这笔贷款风险很大,所以银行在催讨无效的情况下,一般到公安机关报案或到法院起诉。银行“疯狂圈地”发卡为哪般?

  信用卡作为一种无抵押信用贷款,风险又相对较高,银行为何还不遗余力地大量发卡并促进客户激活、消费?信用卡是怎样为银行创收的?“信用卡是银行传统产业中利润最丰厚的一块蛋糕。”业内人士表示,信用卡的收入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年费、循环利息和商户手续费。“但银行为了圈占市场,如今大都免收年费,这也是与国际接轨的办法。信用卡目前最主要的盈利点是循环利息。”

  上述人士解释,所谓循环利息,就是客户如果没有按期还款,就会承担相应的利息,一般日息万分之五,年息高达18%,这是银行其他业务都无法比拟的。“还有一块收入是消费手续费,持卡人每刷卡消费一笔钱,发卡银行就会向商户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一般费率在0.5%~4%之间。”除现实利益外,借助信用卡开发,银行还可以建立巨大的客户群数据库,大量优质客户资源也是银行潜在的收益。

  毫无疑问,信用卡业务巨大的现实利润和潜在收益,正是促使各家银行“疯狂”圈地发卡的根本原因。数字显示,我省信用卡发卡量5年前仅为15万张,目前已超过120万张。(甘小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