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官员无信百姓何堪 打造诚信社会政府是关键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03 14:52
人浏览

  如果官员没有诚信,社会将会怎样?这个问题近来成为广大读者关注的焦点。事情缘于去年3月14日的一则媒体报道:山西省绛县103名农民工到处奔波讨要被拖欠的近13万元工资,一直没有结果。他们向当地政府反映时,绛县副县长曾写下书面保证:3天之内解决,否则从县财政支出。然而,时隔一年有余,农民工的工钱仍没影儿。对此,该副县长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当时去做劝解工作,本来就是想让农民工回去算了。有此话在先,政府的承诺无法兑现,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官员无信,百姓何堪
  政府官员将承诺不当真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一时间,本刊读者关于此事的评论连篇累牍,其讨论之热烈,批评之中肯,令人击节。
  人们对政府官员的诚信问题如此关注,至少说明,一些政府官员的诚信度远未达到群众的预期。常见的现象是,某些政府官员对群众当面信誓旦旦,背后信义全无;更有甚者,一些官员将一时的承诺作为糊弄群众的权宜之计和机巧手段,从根本上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在本刊读者来信中,就有大量反映地方政府缺乏诚信从而损坏百姓利益的事例:有的地方政府先许以种种优惠政策招商,将投资者引来之后,又出尔反尔,不兑现事先的承诺甚至干出坑害投资者的事情;有的政府部门在其掌管的项目实施中故意侵害承包施工方利益,让企业长期垫付项目费用而不予偿还,部分企业因此被拖垮、拖死;一些地方政府在移民工作中违背国家有关政策,先以种种承诺令移民搬迁,一旦达到目的,就对先前的承诺大打折扣,给移民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困难……
  就像山东读者姜文华所说:某些政府官员不守诚信、自食其言的表现,群众此前多有领教。或许就因为如绛县这位副县长一类的官员实在不少,诸多民生问题迟迟得不到改善。若连政府官员都不值得信任了,民众还能相信谁呢?农民工当初之所以相信他,是因为他的政府官员身份并代表政府作出承诺,而他竟然拿自己与政府的诚信当儿戏,政府的公信力恐怕亦随之丧失。此番政府官员将承诺当儿戏的事,或许正是部分官员对民生疾苦置若罔闻的写照。
  江苏读者墨池在来信中说:“为政以德”不仅应作为治国的方略,也应作为为官立身和从政的准则。民无信则不立,官无信则不威,官员更应该成为民众做人的“范本”,但在绛县这位副县长的眼里,做官不是“做人”,做官也没有“为民做主”,而是玩弄权术,欺骗群众,愚弄人民,如此不守信用的官员何以服众?
  信用缺失,根源何在
  古人云:“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可是,为什么有些官员就不能视“诚”为“政事之本”呢?
  姜文华读者认为:政府官员一句不将承诺当真的话,让人找到了当今中国诚信缺失的根源。为什么社会诚信体系迟迟不能建立起来,社会上诸多“经济人”不讲诚信、坑蒙拐骗等现象层出不穷?根子就在于作为社会管理者的部分政府官员首先不讲诚信。政府的权力基础,是民众的认同,而政府公信力的流失,势必使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产生无形的隔阂。认识及此,就不难明确打造“诚信政府”之重要性,这也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前提。当前,政府必须拿出实际行动,从政府自身做起,从每一名官员做起,以期取信于民。
  安徽读者徐经胜说:这位副县长不讲信用,并不是其本身天生没有信用,而是他的信用缺少了应有的约束,讲信用他能做官,不讲信用他照样也能做官,正因为这样,他才敢置自己的承诺于不顾。由此可见,是官员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偷”走了这位副县长的信用。 [page]
  安徽读者东方言认为:依法行政,是政府行政的准则。这位副县长从一开始就压根儿没有打算兑现,只不过是拿承诺当“应急”的道具,暴露出在实际工作中,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在一些地方官员心目中还很淡薄。在地方官员中,毫无责任意识地随意表态、随口承诺的现象,并非绛县这位副县长一个孤例。夸张一点说,这种现象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他们处理疑难问题、棘手问题的一种“惯例”。这种“惯例”是依法行政的大敌。
  北京读者楚玉帆来信说:期待政府官员践诺重行、体恤民情,仅仅只是现代政治文明语境下的最低要求,遗憾的是,在现实中,它依然经常被虚置、被敷衍、被亵渎。有没有一种能当真、能较真的刚性规则和制约铁律,来有效过滤和净化此种官风?以公务员法和各种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为代表的体制内机制构建固然不可或缺,但很显然,我们仍有必要将思路积极向外拓展,设想一下,如果这些农民工有权力、有机会决定该副县长的仕途命运时,他还敢将承诺不当真吗?
  打造诚信社会,政府是关键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就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基准,“人无信不立”,“君子重诺”、“一诺千金”……无不昭示了“诚信为立身之本”这样一个千古不变的道理。而现在的一些政府官员,恰恰忽视了这一点。其实,政府的威望和公信力是建立在每一名政府官员的诚信基础上的。
  江西读者彭兴庭说:政府官员应该有其基本的职业道德,现在,各行各业的“承诺服务”、“承诺制度”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作为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机构,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之一。作为政府官员,没有理由不对他们所作的承诺负责。作为社会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管理者,官员无疑是诚信环境最重要的建设和保障力量。
  墨池读者说:党员干部要想在群众中享有威信,受到群众拥戴,就必须树立自己的威信,而威信则来自官员自身的信用。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德化人才能赢得民心,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宗旨,才能达到党的施政目标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
  徐经胜读者认为,现在,中央提出了打造诚信社会的目标,而要打造诚信社会,首先要打造诚信政府,打造诚信政府,又首先要打造诚信官员。这就需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诚信约束机制,对不讲诚信的领导干部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从制度层面堵住“偷”走领导干部诚信的“黑手”。
  从广大读者对政府官员诚信问题的高度关注,我们看到了在建设诚信社会中,政府官员的诚信及其表率作用是何其重要。执政为民,首先要取信于民,相信每一个政府官员都能明白这其中的要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