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高考签诚信书就能保证不作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01 09:10
人浏览

  近日,教育部发布今年高考招生工作规定,与往年办法相比,特别添加了在报名提供材料时要签订诚信承诺书的内容。 (3月29日《重庆晚报》)

  不难看出,教育部的这个新规,是针对去年发生在重庆的高考民族加分,而专门做出的一种制度调整,其初衷是要遏制各种考试作弊行为。问题是,让每个考生考前都签订诚信承诺书,是不是就可以实现“阳光高考”所要达到的目的?恐怕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所谓承诺,是指当事人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但答应的事情最终能不能实现,则又是另外一回事。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何止是曾经作出过这样那样的承诺?就是举手宣誓这种庄严的场合,也不是经历过一回两回,结果呢?到头来不照样出尔反尔、背信弃义,将当初的承诺、誓言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也就是说,无论是口头表态,还是书面承诺,对当事人都只具有道义上的软约束力,学生诚信的建立,要靠教育的日积月累,要靠在潜移默化中习惯养成,不是临考时弄一个承诺书就能“签”来的。为防止极少数学生的不端行为,就让所有的学生都写保证书,这种“捆绑”、“连坐”方式,对无辜的学生是一种无形的心理伤害;700多万考生,700多万份诚信承诺书,这不仅浪费了一笔可观的财力物力,也注定要耗费学生一定的精力,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靠什么来严肃考场纪律、规范考场秩序?显然,一要靠加强内部整肃,严厉处罚违纪违法行为;二要靠做好外部监督,加大执纪执法力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