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信用风险是否值得担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03 18:48
人浏览

  今年上半年,保险机构的固定收益投资有喜有忧。喜的是由于市场收益率下跌,已购入的债券价格大涨,浮盈猛增,忧的是由于保险公司有不断匹配投资的需求,新增资金的投资就成了难题。如果只是靠低风险、低收益的国债、AAA级债以及大银行存款,是很难支持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保险产品的报价需要的。

  于是很多同业开始把目标转向信用风险较高的债券,或者地方性的中小银行存款。当然,这些所谓的有信用风险的资产,国内评级也一般在A级以上,离所谓的“垃圾债券”还远。这些债券或存款的收益率一般都能超过4.8%,个别能达到5.5%左右,这近一百个基点的收益率提升,对保险资金运用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了。

  问题是我们怎么去看待以及控制其背后的信用风险。由于市场化的发债历史短,以前大多数债券发行前被严格审批,因此几乎没有出现过违约事件。而纯内资的银行要宣告破产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以前从不出事,不代表未来肯定没事。近年来银行被要求不得再为企业债担保,而且监管部门三令五申地强调,要让投资机构自己承担信用风险,这些都预示着第一个信用风险爆发的案例迟早会来临。

  即便如此,我个人对投资信用风险高的产品还是持比较积极和正面的态度。当超额利益大到一定程度时,有时是值得去冒险的。让我们看一个量化的例子:如果现在开始做一个10年期的债券投资,一个保守投资者只愿意买几乎无风险的AAA债券,每年复利约为4.4%;另一个稍微激进的投资者找了一堆AA级债券,到期收益率约为5.4%。十年后,前者投入100元可以拿回约154元,而后者可拿回169元。换一种说法,激进投资者几乎可以承受10%的债券违约率,而最后也能取得不差于稳健投资者的回报。而且,信用债的拥趸们会问:难道AA债会出现超过10%的违约率吗?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难道那时的信用风险还是我们机构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吗?

  既然如此,我以为目前比较务实的信用风险控制方法,就是尽量摒弃人工的判断,而是采取机械而分散的组合投资。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风险溢价足够大,现在做AA级甚至更低的信用资产投资,应该比投资普通存款和高等级债券合算,甚至可能比大多数的股票投资的结局都好。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们还相信我们的评级制度和企业信息披露是基本有效的,而且也不会出现无法预料的、特别大的系统性风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