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大学生,亮出你诚信的品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31 23:05
人浏览

有的大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作弊;有的替人当“枪手“,有的雇“枪手“替自己考试;有的自造假毕业推荐信、各种证书……大学生的诚信缺失现象屡见不鲜---

  11月20日,华北首届大学生信用论坛在石家庄经济学院举行。论坛上,主办方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诚信调查问卷,其中对“您认为现在大学生的诚信度如何”这一问题,几乎所有学生都选择了“一般”或“较差”。
为此,记者在省会几所大学进行了采访。一些大学生毫不隐讳地说出了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情:有的同学家庭并不困难,却要申请助学贷款;有的借同学甚至老师的钱不还;有的平时不用功,考试作弊;有的替人当“枪手”,有的雇“枪手”替自己考试;有的自造假毕业推荐信、各种证书……像这样,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屡见不鲜。

  为什么大学生不诚信的行为越来越多呢?有关专家分析,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不少人是在百般呵护之下长大的,关于诚信教育的缺失,使很多以自我为中心,临时毁约、不信守承诺的做法,在他们看来并非错误。这是导致学生诚信观不强的一个主要因素。

  专家指出,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诚信体制尚未建立,社会上不诚信行为没得到有效遏制,人们对失信的概念和后果没有充分认识。这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知行不一,为了眼前暂时的利益而置个人诚信于不顾。比如有的学生通过不正当手段找到了工作等等,这些都给学生造成一个直观的感觉—————不诚信反而得到了便宜。在大学生思想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这些个例往往直接冲击着他们,令他们心理转变进而效仿……

  “虽说不诚信的行为发生在少数大学生身上,但却影响了整个大学生队伍的形象。”作为河北大学生诚信形象代言人,河北科技大学学生祁翔麟第一个在学校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他告诉记者,之所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就是想让更多的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坚守信用,做诚信的人,也希望通过积累个人的诚信资产,对以后走上社会有更多的帮助。

  根据本次论坛会的调查问卷,76%的大学生表示,即使诚信造成短期利益受损,也愿意做诚信的人。84%的大学生愿意加入国际信用评估与监督协会的诚信志愿者行动,共同打造诚信校园。为此,石家庄智荣信用评价有限公司经理孙智荣告诉记者,他正和省会各大学联系,希望通过建立信用档案、信用监督卡等,尝试对大学生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体系,以进行行为约束。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如果诚信发生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势必产生不良影响。“大学生讲诚信,首先需要从娃娃抓起,家庭和中小学教育都要为他们的道德素质打下基础,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位从事德育教育多年的老师认为,靠规则维持的诚信不会有多大的生命力,在规则的限制下,诚信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德育教育应该考虑打破靠规则约束的壁垒,高校应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让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

  为此,很多高校都在做着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以期改变大学生的失信行为: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学生人手一份,档案里包括学生在校的德育评定、日常行为规范遵守情况,并将在学生大学毕业时放入个人档案中;学校要求每个借款学生要签订一个还款承诺书,并邀请银行系统工作人员就助学贷款等问题讲课。有的高校将诚信课列入教学计划中,学生修这门课可以获得学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