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五问“个人信用报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9-02 02:31
人浏览

自2004年底央行开始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到2006年1月这一系统的正式运行,各家商业银行均已把个人征信系统作为发放贷款和办理信用卡的重要参考依据,而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个人信用报告”还没有揭开神秘的面纱,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和改变日常生活,也是个未知数。

  一问:个人对信用报告的知情权如何获得?

  记者日前到我市一家商业银行,找到负责信贷审批的工作人员,表示希望查询一下本人的信用报告,但是遭到拒绝。这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贷款或信用卡业务时,经客户授权后可以查询客户的信用报告,但是商业银行不会帮助客户查询已经发生的业务,也不会为客户单纯查询个人信用情况。

  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征信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由于该行目前尚未使用这一系统,市民要查询个人的信用报告,只能到位于北京的人民银行总行征信服务中心。看来,所谓的知情权并不容易获得。

  二问:信用报告包含哪些信息?

  个人信用报告中到底有哪些信息呢?面对记者的疑惑,一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银行标准版个人信用报告样本,记者看到,信用报告中首先是非常详细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身份、配偶身份、居住信息、职业信息等,甚至个人的职务、职称、年收入都有详细记录,同时每一种信息都标明了获取时间。

  信用报告的第二部分是信用交易信息,信用汇总信息包括银行信贷信用信息汇总、信用卡汇总信息、准贷记卡汇总信息、贷记卡汇总信息、贷款汇总信息、为他人贷款担保汇总信息;信用明细信息包括信用卡明细信息、信用卡最近24个月每个月的还款状态记录、贷款明细信息、为他人贷款担保明细信息等。

  信用报告的第三部分是特殊交易;第四部分是特别记录,记录个人经济生活中的犯罪、违规行为;第五部分为本人声明,对于信用报告中的错误信息,经人民银行有关部门审批后可予以更正。

  三问:个人信息是否会泄露?

  许多在医院生过孩子的产妇回到家后会接到大量的推销电话,奶粉、婴儿理发等等,甚至会有推销员找上门来,显然,是医院出卖了产妇的个人信息。许多市民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在一家保险公司投了车险,另一家公司也会找上门来推销,因为有业务员出卖了客户的个人信息。

  个人征信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各家银行,今后还会扩展到政府、公用事业、商家、保险等多个机构,这一系统中包含了关于个人的几乎所有信息,如果泄露后被一些个人或机构所利用,带来的危害也是不言而喻的。

  记者了解到,为了防止一些部门或个人随意查看个人征信系统,系统会自动对每一次查询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查询日期、原因等。而且,各家银行在经客户授权后查询客户的个人信用报告时,如果客户在其他银行有业务,其他银行不出现具体名称。尽管如此,有关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这些方法很难保证万无一失。

  随着个人信息大量被利用,尽快确立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已被列入高层文件”,政府部门正在启动《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立法程序。

  四问:还房贷延误一两天算不算“污点”?

  许多市民在银行办理了车贷、房贷,并按月还款,有些市民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延误还款,比如银行要求15日前还款,有人会拖上一两天再把钱存到还款专用账户上,并且从不认为自己“犯了错”。

  记者在多家商业银行采访时了解到,尽管一些银行不会对客户的延误还款给予提醒,但是在一些银行,客户的逾期还款已经成为个人信用报告上的“污点”。央行在有关文件中提醒商业银行,对于连续三次逾期还款或累计六次逾期还款的客户,要慎重对待。我市一家国有银行的房贷经理告诉记者,这样的客户在这家银行将进入“黑名单”。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信贷审批的工作人员则称,对房贷客户,他们每月会两次扣款,如果在第二次扣款时账户上仍然没有钱,客户就有了一次不良记录。[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