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多举措健全企业信用风险管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30 08:14
人浏览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交易(赊销)已逐渐成为我国企业普遍接受的一种交易方式,而交易过程中的信用风险管理也因此成为企业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

  现代企业需要信用风险管理

  事实上,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建立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制定独立的信用管理政策,这些都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要因素。

  但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错误地认为,信用风险管理与己无关。对此,国际金融信用和商业协会(FCIB)中国首席运营官陈晓东认为,现代市场经济中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已经越来越倚重于“信用”,如何管理“信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风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业“走出去”要有风险意识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市场的经济一体化为中国企业的业务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另一方面看,中国外汇储备的日益增长以及人民币汇率的迭创新高,也使中国企业有了“走出去”的需求和能力。

  国际市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中国企业贸易的拓展提供了无限的商机。随着企业间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方式已被越来越广泛的信用销售所取代。大到房产、汽车,小到烟酒杂货,先享用后付款的赊销行为随处可见。这种灵活多变又极富竞争力的营销方式虽然能大幅度地扩大销售量,并在其他环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迅速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但这种营销方式又不可避免地使企业存在着应收账呆滞甚至走坏的危险,随着销售的增长,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在慢慢积聚。

  而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有很好的预判。国际经贸活动存在着两方面的风险:国家风险和买家风险,对这些风险的评估和判断,以及在评估判断基础上所作出的决策是企业能否安全“走出去”的关键。另外,从全球范围来看,授信交易已成为主流,但这样的交易方式在扩大了买卖双方交易能力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资金周转上的困难甚至坏账的风险。如何在尽可能扩大销售量的同时,将财务风险控制到最低,已成为所有企业所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

  多举措健全信用管理

  如何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建设?从企业的角度,具体说来应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就是企业自己要做到“诚信自律”,这也是政府的社会诚信建设对企业的要求。如果所有企业都诚信自律了,那整个社会的诚信环境无疑就大为改观了。第二,企业还应该做好信用风险的内控管理,这意味着企业仅仅管好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如何防范贸易对手的信用风险才是关键。

  目前,中国的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与国际先进企业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绝大多数还是经验决策,凭感觉,缺乏理论依据。特别是民营或私营企业在创业初期,其发展势头通常都非常的迅猛,这多数是得益于企业领导者个人能力和市场的机遇。但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通常都会遇到发展的瓶颈。究其原因,与企业的管理跟不上发展有关。

  每个企业的产品不同,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不一样,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不同。企业要很清楚自己的竞争力和发展策略,才能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信用政策。如果企业处于创业初期,竞争力比较低,发展策略以快速扩张为主,那么它的信用政策应该相对比较宽松和激进。而如果企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产品竞争力比较强,发展策略以稳定为主时,它的信用政策相对会比较严格甚至苛刻,很多有一定风险的贸易将因为政策的设置而被“过滤”并放弃了。

  信用管理政策是企业的一把尺子,一把衡量客户的标尺,它根据企业的要求选择符合要求的客户。正是由于信用政策的存在,才能改变凭个人经验判断决策的局限性,它是现代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石。

  为此,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管理流程和评价体系,同时,合理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比如,对客户的信用分析和评估所需要的信用数据及相关的经营信息。又比如当企业涉足国际贸易或海外投资时,如果对信用风险管理无法克服的系统外风险(如国家风险)有所担忧,企业可以采取投保信用保险的方式规避风险。

  在国外,提供企业信用管理外部资源支持的服务有以下几类:提供信用数据;应收账代理监踪服务;收账代理商;风险评估机构;外包企业信用管理部门;提供信用保险;银行融资;应收账款购买。“国外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国企业借鉴。”陈晓东表示。

  而以上机制的建立都是靠人来完成的,因此信用风险管理人才也是该机制建立的重要内容。据大会组委会有关人士介绍,通过举办信用大会,一方面希望以此呼吁企业重视信用风险管理,另一方面也希望更多的人才加入到信用风险管理行业中来,为企业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制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