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要让守信者不吃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8-31 01:55
人浏览
信任创造繁荣

考察不同文明的国家,可以发现信任关系好的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要高,而且有利于大企业的成长。如果社会信用关系薄弱,企业很难长大,因为企业每扩张一次,都要进大量的新人,对这些新人放不放心,内部领导层会不会半路裂变,都将影响着企业的长大。

中国社会信用关系普遍不好,付了钱拿不到货、交了货拿不钱的现象非常普遍,使得谁的生意都很难做,到头来只敢和熟悉的人或不熟悉但讲信用的外国人做,影响了整个经济的繁荣。

错在侵犯他人利益

很多人认为,现在社会信用不好是因为搞了市场经济,每个人都为了钱,没了信用。表面看挺有道理,其实不对。市场经济就是要人们赚钱,不可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WTO规定不许赔钱做生意,倾销就是违规的,要受到处罚。赚钱并没有错,错在不应该侵犯别人利益。整个社会关系是互动的、对称的,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环境。应该教育大家不但不要侵犯别人的利益,还应帮助别人赚钱,这样大家才有钱赚,经济也就繁荣了。

企业信誉是有成本的

市场经济社会是契约社会,但契约不可能是完备的,违约条款不可能覆盖一切未知情况,即使能做到这点成本也相当高,这就需要道德做好最后一道防线。

企业要建立信用,是要付出成本的,靠不断努力才能得到,有时必须舍弃一些眼前利益。一个企业要规避道德风险,首先要花代价树立自己的信誉。大凡世界上知名企业,都格外珍惜自己的信誉,因为他们知道其来之不易。

企业面临双重道德风险。对外而言,要与别的企业、消费者、政府部门等打交道,希望能有良好合作的对象。内部风险最常发生的是职工的劳动态度,多拿点、少干点,导致整个劳动生产率下降。再有职业经理问题,中国的MBA最大问题是不太懂得尊重企业,干了没几年总想着不做经理做老板,想着法子把老板挤掉;美国的经理则一心一意把活干好,从管300人的经理到管400人、500人的经理,待遇同样节节攀升。

用制度保护守信者

经济学中的“囚犯两难境地”的模型,同样适用于对社会信用的分析。如果每个人都完全朝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考虑,必然会急功近利,做不道德的选择,这样的社会是很可怕的。只有守规则,所有人才能得好处,温州人的经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要摆脱普遍不讲信用的困境,就要使得守信者不吃亏,不守信者受制约。要做到这点,必须建立相应的机制。同时,还要使信用透明化。一个人讲不讲信用脸上是看不出来的,但可以记录下来,大到买房、买车还贷,小到每个月是否按期交电话费。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