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知识产权凝聚创新力量((上)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14 01:16
人浏览

  3年前的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降临在天府之国。寒来暑往,冬去春来。3年后的今天,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屹立在曾经的废墟上,见证了灾后重建的奇迹。

  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四川的知识产权事业循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求实奋进,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走在了西部地区的前列。

  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力度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中,四川省有19个市州的企业不同程度受灾。在这场巨大灾难面前,全省各级知识产权局迅速行动起来,全力以赴投身到抗震救灾工作当中。灾区各级知识产权局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一线,始终站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前列——

  为确保灾区企业专利申请受理工作不间断,支持灾区企业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四川省知识产权局迅速开通了“灾区企业——省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申请的绿色通道,优先资助灾区企业有关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专利申请及重大技术装备专利申请,优先资助灾区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涉外专利申请;

  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的应用,制作专题专利数据库,推动灾区企业运用专利信息加快恢复重建;

  四川省专利项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支持重灾企业共性、关键技术专利及重大技术装备专利技术项目实施转化和产业化……

  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四川省知识产权工作步入正轨,并取得一系列成绩——

  2009年5月,四川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四川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纲要》的出台,对全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无疑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008年,四川省年度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4335万件,专利授权量达1.3369万件,首次突破1万件;

  2009年,全省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3万件,达到3.3047万件,全省获得授权专利首次突破2万件,达到2.0132万件;

  2010年,全省年度专利申请量突破4万件,再次创下新高,达到4.023万件。全省专利授权量为3.2212万件。

  灾后重建的3年,四川省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跃上了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用这样的增长速度诠释了灾后重建的奇迹。

  壮大知识产权优势产业

  灾后重建中,全省各级知识产权局始终把企业、园区、产业、区域知识产权工作作为重中之重,面向大企业大集团、进出口企业、创新型企业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5·12” 大地震发生后,成都高新区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通过开展区内高新企业知识产权清零行动,组织专家上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提供帮助。

  “3年来,英特尔在成都增加产能,富士康、德州仪器、联想、戴尔等一大批世界级IT产业巨头密集落户成都。如今,成都高新区已成为国家7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服装及轻工业等优势产业为重点,把入驻企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作为必要条件,有效提高园区的招商引资质量,截至2010年底,该园区已进驻各类企业1000余家,其中销售过亿元的企业22家,专利实施效益占园区经济指标的30%以上。

  成都高新区、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灾后重建中大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只是四川各地产业园区在灾后重建中的一个缩影。

  据统计,2010年,全省6个重灾市(州)、18个省级试点园区申请专利5911件,占同期全省专利申请总量的14.69%;新实施专利1087项,新增产值233.05亿元,创利税29.16亿元,分别占同期全省的20.33%、21.37%、22.63%。知识产权为灾区产业恢复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知识产权报 记者 周渝利)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