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陕西西安高新区:20年缔造西部科技新城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4-30 07:56
人浏览

  20年前,一份国务院的批文,一片农田,一辆借来的雷诺车,一张作为启动费的10万元支票,20年后的今天,西安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科技园区发展之路。

  20年前,一份国务院的批文,一片农田,一辆借来的雷诺车,一张作为启动费的10万元支票,20年后的今天,西安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科技园区发展之路。如今,高新区已发展成为西安市最大的经济增长极和陕西省对外开放的窗口,成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西部经济总量最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阵地和国家重点建设的六个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之一。

  西安高新区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国家级工程中心2家,参与制(修)订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386项,专业孵化器数量仅次于北京中关村,居全国第二位。2010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4008.78亿元,年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有10家,过10亿元的企业59家,过亿元的企业达253家,数量居全国高新区前列。据科技部统计,西安高新区的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居全国高新区第三位。

  西高新俨然成为陕西省、乃至中国西部充满动感、时尚与生机的新地标,为我们生动地印证了作为科技大省的陕西如何与市场接轨,发展现代科技产业新区的成功路径。6月14日,西安高新区成立20周年来临之际,我们试图重温高新区发展的精彩瞬间,探寻一个在西部省份的科技开发区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实现倍增式发展的秘笈。

  新区之新 体制为先

  谈到西高新的成立,要追溯到1988年8月,我国政府颁布实施了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商品产业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为宗旨的国家火炬计划,以解决科技与市场脱节的问题。1991年3月 6日,国务院决定,继1988年批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之后,再批准2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高新、上海张江赫然在列。

  当年5月11日,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规划设计指挥部在西安焦化厂开始对外办公,西安高新区的成立,首次将西安这座大学城、科学城和现代工业城市,综合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三位的科技资源第一次与市场作出联系。2003年,高新区启动二次创业,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建设高新区二期及唐延路沿线,2009年8月10日搬至锦业路都市之门。20年里,高新区管委会搬迁了4次,换了5个地方,据科技部2010年公布的统计,西安高新区的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现居全国高新区第三位。

  如今,在西安人眼中,西高新是一个西安的时尚地标,对于西安的年轻人来说,在高新上班是高薪、高技术、广阔发展空间的代名词。2004年8月,国家环保局、科技部授予西安高新区ISO4000国家示范区,以及最适合人居的区域。

  谈到当初建设西高新的思路,原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崔林涛这样回忆:“坚持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高新区建设发展的生命线。新体制适应了市场化改革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规律的要求。高新区二十年快速发展,始终得益于不断完善并与时俱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西安高新区建设是以创建新的管理体制开始的,打破了以往旧的管理体制,实行全新的管理体制,运用新的管理方式。

  新体制的主要内容就是高新区管委会作为政府机构,依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定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由此,有了“小政府、大社会,小机构、大服务”的理念。

  于是,有了“市场化改革的试验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园区定位和“开放运行、封闭管理”的管理体制,有了公开招聘、择优录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全员聘用制、考核优胜劣汰制的人事制度,有了“想事、干事、干成事”的高新区文化,有了靠十万元财政拨款,运用市场化建设机制,负债经营、滚动发展,基础配套、产业发展、社区发育同步推进的城市建设道路。

  新区之新 创新立区

  一天,短短的24小时里会发生什么,能发生什么。但是,在西安高新区,却是一系列惊人的数字:它意味着又诞生了13家企业,转化了4项科技成果,申报了71项知识产权,引进了10750万元的内外资总额,为国家上缴了7750万元的税金……作为中国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点城市,西安高新区为资本和智慧提供的舞台够宽广,在先这个内陆城市首次将科技与市场的关系拉得如此之近。

  2005年9月,全球第二大内存芯片厂美国美光科技公司决定将总投资额高达2.5亿美元的半导体工厂建在西安高新区。这是美光在对北京、上海、成都等中国十几个大城市综合考核之后做出的选择,也是陕西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最大的单笔外商独资项目。 2010年2月2日,美光科技公司再次与西高新签署新投资项目合作协议,再投3亿美元在高新区发展半导体测试项目。至此,美光在高新区的投资总额达到了 5.5亿美元。对于选择再次注资的原因,美光科技全球运营副总裁杰?霍金斯说:“正是看好西安及高新区投资环境、产业优势和聚集效应,以及在全球经济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才让投资者不断坚定在西安发展投资的信心。”

  2009年10月,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投资2.5亿美元在西安高新区建设的太阳能技术中心落成。目前,西安高新区已有世界500强企业和著名跨国公司60余家。

  中兴通讯,全国最大的通讯制造业上市公司,2010年年销售收入702.64亿元,实现利润32.50亿元。2008年9月,中兴通讯决定投资60亿,在西安高新区建设规模达2.6万人的生产研发基地。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投资环境的变化,人才的配置和稳定性以及西安高新区良好的服务是投资的主要原因。

  新区之新 抬头看低头干

  现今,西安高新区在推动技术创新、发展拥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累计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0项,其中90%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列入国家各类产业计划居全国高新区前茅。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评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西高新成为首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和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西安高新区自主创新的核心构架是科技企业孵化体系。这个体系,拥有一个综合孵化器、8个专业孵化器和一个科技企业加速器,能够满足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企业发展需要。

  西部大开发十多年来,西高新平均经济增速31.56%,分别高于陕西省、西安市平均增速19个、17个百分点。2010年,高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06亿元,占园区总收入比重超过80%,实现进出口总额51.06亿美元,同比增长56%,占西安市一半左右。

  西安高新区始终坚持 “特色、高端、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在产业方向上紧跟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前沿,瞄准技术先进、前景广阔、成长性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通讯领域、在光伏和LED领域、在软件与服务外包领域、在总部经济方面加速创新发展。今年1—5月份,西高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亿元,同比增长40%,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同比增长37.8%,西高新的高效增长仍在发力。

  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说:“高新区现在已经具备了大项目的承载力,因此要把精力着重放在招大引强上,围绕产业布局,在战略新兴产业上下功夫,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科技产业园区。到‘十二五’末,高新区要建成技术创新的高地,区域人才的高地,高端制造业研发与制造基地,引领传统业走向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剂。”

  纵观高新区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我们相信,高新区的目标和定位将在创业者们的努力奋斗中得以实现,并引领、推动西安迈向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关天经济带上最耀眼的光环,成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新领军者。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