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安徽六安开发区新举措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5-03 01:37
人浏览
  历经建区10多年的发展,安徽六安开发区已引进各类企业270余家,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70家,超亿元企业仅13家。如何内部挖潜,实现现有企业的做强做大,成了六安开发区上下关注的焦点。为此,继去年推出保增促调举措,给众多处于困难中的民企带来利好后,今年六安开发区又推出了激励、服务转型发展的16项新举措(被简称为“16条”),为六安开发区企业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据悉,这16项举措主要是激励企业主体通过技改、改建、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研发等途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整合资源集聚推进品牌战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想方设法拓宽民企融资渠道;延伸职能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积极探索推进行政方式创新。

  记者在这些举措中看到,六安开发区今年除实行“封闭管理、开放运营”的管理体制,对区内重点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建立规模工业企业联系人制度等措施外,还将拿出4000万元左右的“真金白银”,激励企业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

  在扶持政策方面,助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该区的主攻方向。“16条”规定:对企业技改、扩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万元的,视同引资项目,按实际到位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予以奖励;对企业自主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的,享受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现有企业年销售超5亿元、10亿元的,一次性奖励企业负责人5万元、10万元;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名牌优质产品称号的分别一次性奖励企业负责人5万元、3万元,2万元;与此同时,“16条”还对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或国家专利企业(产品)和企业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研发方面均给出额度可观的现金奖励。

  在企业融资方面,六安开发区除继续对符合国家产业目录、开发区产业规划的支柱型龙头企业安排财政贴息资金的同时,还出台政策对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给予奖励。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六安开发区还极具创新地推出助保金制度,即通过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帮助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难题。

  “六安开发区要实现工业的转型升级,在大力招商引资的同时,还必须解决传统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我们希望通过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等手段,利用市场倒逼机制,以企业为主导,推动全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力争使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跻身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争取向国家级开发区迈进。”六安开发区经贸局局长邓明瑞告诉记者,“16条”的问世,意味着六安开发区传统产业迎来了后危机时代“转型发展关键期”。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