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2015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发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7-26 01:26
人浏览

  海关总署4月26日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显示,海关查获的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货物显着增多。据统计,海关全年查扣涉嫌侵犯自主知识产权货物1939批次,案值5590余万元,同比分别为增长130.29%和571.41%。

  据海关统计,2015年中国海关共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2.5万余次,查扣进出口侵权嫌疑货物2.3万余批,涉及商品7000余万件,查扣的侵权嫌疑货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邮递和海运是侵权货物运输主渠道。海关在进出境邮递渠道共查扣侵权嫌疑货物近2万批,约占全年扣留批次的84%,同比增长2.7%。在海运渠道查扣侵权嫌疑商品近6800万件,约占全年扣留商品数量的97.6%。总体上,查扣的侵权货物在邮递渠道查扣侵权货物呈现批次多、数量少的特点,在海运渠道则呈现批次少、数量多的特点。

  进口环节查扣的侵权货物持续增长。2015年在进口环节共查扣侵权嫌疑货物753批次,同比增长约10%,查获地主要集中在青岛、深圳、昆明、南宁等口岸。

  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货物占绝大多数。海关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涉及商标专用权、着作权和与着作权有关的权利、专利权等多种类型,其中涉及商标权的货物达6800余万件,占扣留商品总数的98%。

  此外,侵权商品以消费类商品为主,特别是化妆护理用品、珠宝首饰、医疗器械、手表等类别侵权嫌疑货物增幅较大。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海关进出境知识产权保护职能,严厉打击进出口领域侵权假冒活动,中国海关依职权执法与依申请执法并重,特别是在进出口环节主动执法,扣留侵权嫌疑商品4500余万件,占全年扣留商品数量的65%。

[page]

  全国海关上下联动,开展“维护中国制造海外形象‘清风’行动”,全年海关共查扣输往非洲、拉美、阿拉伯国家的侵权货物6182批,涉及侵权货物数量3881万件。

  以促进跨境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健康发展为目标,全国海关还开展了进出口邮递快件重点整治。全年共查获经由邮递、快件渠道寄递侵权嫌疑货物2万余批,约占总批次的86%,有效遏制“蚂蚁搬家”式侵权假冒活动的多发高发态势。同时,海关还积极参与全国打击侵权假冒平台建设,加强跨部门执法协作、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合作,会同公安机关联手深挖源头、打网络、破渠道、毁链条,全年共移送公安机关涉嫌违法犯罪案件193起。

  全国海关还助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大侵权假冒曝光力度。据统计,2015年全国海关公开知识产权行政处罚案件信息1000余件。此外,海关本着“守法便利,违法惩戒”的原则,将知识产权行政处罚与企业信用管理工作对接,对因侵权假冒受到处罚的进出口企业,依法降低信用等级,增加通关成本。此外,海关总署自2015年11月1日起暂停收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费。政策实施收到良好效果,短期内企业日均备案申请量较取消收费前倍增。

  2015年,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国际刑警组织授予中国海关“国际知识产权犯罪调查合作奖”,以表彰中国海关在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方面的卓越表现;杭州海关隶属义乌海关获评第二届“中国商标金奖商标保护奖”;欧盟商会基于上海海关和上海市公安局合作查办的假冒“Danfoss”温控器案件,向上海市颁发了“知识产权友好城市”奖项。

  (原标题:海关总署发布《2015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