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楚永萍:“摸着石头过河”的劳模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07 05:13
人浏览
中国知识产权

她全程参与了我国第一列空调双层客车的研制生产,参与并主持了第一代准高速客车转向架的研制、试验和后续技术改进,主持完成了第一列提速客车列车转向架的技术改造等项目;她先后两次获得铁道部“火车头奖章”,荣获“詹天佑科学技术人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她就是中国南车浦镇公司副总工程师楚永萍。
两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楚永萍从一名普通的车间工人做起,20年里,从我国首辆空调双层列车到如今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都装上了楚永萍参与或主持研发的“中国造”转向架。
转向架是决定车辆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的最核心部件。1982年,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的楚永萍来到南京浦镇车辆厂工作,由于专业对口,她被分配进车间,专门从事转向架工艺。那时我国还没有独立设计制造列车转向架的能力,她在车间一干就是8年,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上世纪90年代初,厂里决定自主研发供铁路双层客车使用的列车转向架。从照着图纸组装,到自己设计研发,面对这项国内技术的空白,楚永萍和其他技术人员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设计制造转向架,与列车门窗、车体的工艺相比,要复杂许多倍。”楚永萍说,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转向架的各项指标如何达到最佳匹配,往往要经过数百上千次的实验。
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楚永萍和同伴们终于研制出了209PK转向架,其构造时速能达到160公里。而此前,我国铁路的设计时速只有120公里,一般旅客列车运行时速在70至80公里。装上楚永萍参与研制的转向架的我国首列空调双层列车,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有了一次成功,楚永萍和同伴们底气更足了。大家一鼓作气,研制出了第一代准高速客车209HS转向架,在广深线动力学试验中最高时速达到了174公里,而装用该转向架的准高速列车再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创下了同一领域连续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奇迹。
自主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994年,楚永萍主管上海铁路局首列“先行号”双层旅客列车的技术改造和试验工作。在209PK转向架基础上,加装了电子防滑器及改进制动、悬挂系统,这辆列车是我国第一列提速双层客车。该项目的完成,也拉开了我国铁路大提速的序幕。楚永萍因此荣获铁道部“火车头奖”。从1997年开始,伴随着全国铁路大提速,楚永萍带领团队与国内科研院校合作,完成了“200km/h动力分散电动车组”动、拖车转向架的研制,并顺利通过了时速350公里滚振动试验。
不久前,楚永萍带领团队自主研制的时速220公里的高速城际动车转向架,创造了时速404公里的试验速度,这已是国内高速城际动车能够达到的最高时速。该焊接构架又在法国EURAILTEST实验室进行了严格的静强度试验,并按照国际标准完成了1200万次疲劳强度试验,这相当于动车组在最恶劣的环境下运行30年。此外,柏林工业大学也对该转向架的主要承载件进行了强度评估和动车组动力学性能仿真优化评估,欧洲专家对这一技术竖起了大拇指:“中国的转向架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今年1月份揭晓的200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名单上,再次出现了楚永萍的名字,由她参与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项目,使得我国铁路既有线的最高运营时速,在短短几年间,从160公里提升到时速250公里,创造了国内外铁路 既有线的运营新纪录。
正式凭借着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精神,楚永萍从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专家,并当之无愧的获得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而装备有楚永萍参与或主持研发的“中国造”转向架的动车组,必将在我国自主创新的“轨道”上跑出让世界惊艳的“中国速度”。(中国知识产权报 李群)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