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聚焦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的副省级城市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04 19:51
人浏览

 深圳:实现突破 位居领先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日前发布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中,深圳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2010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副省级城市排名中,深圳名列榜首。2010年,深圳发明专利授权量为9615件;2006年到2010年5年间,深圳发明专利授权年均增长66.17%,专利授权量累计超过10万件。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显示,深圳每百万人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688件,人均专利产出在全国遥遥领先。

  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源于深圳市把自主创新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并根据深圳的实际,逐步完善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最终形成了4个最具特点的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这4个90%的特点,也决定了深圳企业申请专利更贴近市场,绝大部分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并取得效益。

  《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十二五”期间,深圳要在关键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体系更趋完善,到2015年,每万人口年度发明专利授权数量达到12件。此外,深圳“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还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重大发明专利的奖励制度,以促进深圳市发明专利质的提升,进而提高城市档次和促进产业高端化。

  点评: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以一组组令人骄傲的数字,向人们展示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潜力。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全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这些专利正在促进这座年轻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更成为这座城市经济“高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杭州:完备体系 注重质量

  2010年,杭州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3238件,位居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副省级城市第2位。这一成绩体现了杭州市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决心。

  近年来,杭州市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政策体系的建设,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杭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杭州市专利示范企业管理办法》、《杭州市鼓励专利技术实施试行办法》、《杭州市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涉及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个环节,形成了较完备的政策体系,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和产出量作为在科技计划立项、全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申报、百强和百佳创新型外经贸企业评选等准入条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创新热情。

  同时,杭州市逐步建立了与政策相配套的财政资金引导扶持体系。据统计,2010年1月至11月,杭州市本级财政资金用于企业国内外专利申请、专利实施和产业化、试点示范、专利数据库、工业设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和宣传培训的资金超过2200万元。

  此外,在保持全市专利拥有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杭州市通过进一步优化政策,推动全市专利质量的不断提升。同时,知识产权的创造以企业为重点,一手抓零专利企业的“破零”工程,一手抓百件有效专利企业的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像华为、海尔这样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点评:

  杭州,这一《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知识产权杭州宣言》的诞生地,当我们在感叹它的快速发展时,其背后做出的各种努力,更加值得我们敬佩。杭州的知识产权工作,尤其是发明专利授权量的领先地位,离不开杭州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政策、资金等各项因素,无不为杭州的良好创新环境添砖加瓦。

  南京:加强考核 积极引导

  2010年,南京市的专利申请总量为1.9275万件,同比增长35.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461件,同比增长15.5%,居同类城市第3位。专利授权总量9150件,同比增长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87件,同比增长22%,居同类城市第3位,省内第1位。

  南京市将专利申请目标纳入政府考核目标,并与各区县、产业集团签订目标责任书,每月的专利统计数据以月报形式送达市政府和各区县政府。在出台《南京市科技管理工作中建立专利审查制度实施意见》基础上,在市各项计划申报、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复核、各类成果奖评审等工作中开展对专利的数量及相关性、有效性等进行审查。

  在此基础上,南京市还继续实施积极引导政策,促进专利技术运用与产业化。南京市每年列支650万元至700万元设立专利技术专项基金,支持专利技术二次开发和产业化、专利信息利用、专利池创造与专利联盟的建设、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利标准化、专利技术交易实施等。南京市财政设立专利资助经费300万元对申请专利进行资助。以上政策措施的实施,提升和促进了知识产权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点评:

  南京,这一六朝古都如今处处涌动着创新的活力。在实际工作中,将专利指标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的做法,有效地促进了南京市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而采用考核与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更加能够以科学的工作方法谋划南京市知识产权事业未来的发展。

  广州:改善结构 勇于探索

  2010年,广州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0801万件,首次突破2万件大关,与2005年相比增长近1倍。其中,发明专利申请6503件,同比增长29.2%,专利申请结构不断改善,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例比2005年增长了近1倍。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7845件、2836件和942件,同比增长51%、46.8%和31.6%。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融资服务平台的搭建发挥了积极作用。

  广州积极搭建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宣传培训、银企对接、确定合作银行、引进评估机构、培育评估市场、课题研究、整合现有政策资源等措施,有效推动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开展。从2008年11月到2010年底,广州市共成功实现了45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即用商标作为抵押物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品牌创意筹集资金,谋求进一步的发展。在很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尚不懂得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来为自己创造价值的现阶段,广州在这方面的探索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既鼓励企业树立品牌升级服务意识,又引导企业把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推广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产业化运作。

  点评:

  广州,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中心,也是我国首个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省会城市。近年来,广州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契机,针对创新主体的企事业单位实施知识产权试点示范计划、知识产权顾问计划、专利申请“灭零倍增”计划和专利技术实施计划,开展专利奖励和专利产出鼓励工作。同时,科技计划项目向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倾斜,大大提高了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积极性,使其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page]

  武汉:创建示范 走在前列

  2010年,武汉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731件,位列全国同类城市第5位。“十一五”期间,武汉市申请专利5.7688万件,授权专利2.9246万件,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320%和359%。对此,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董宏伟说:“‘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实施2005年至2010年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5年。这5年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关心和支持下,武汉市的知识产权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战略纲要和‘十一五’规划预定的目标全部实现,知识产权对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2009年底,国务院批复武汉东湖高新区为全国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市知识产权局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包括制定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和推进计划;全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武汉专利巡回审查站在汉成立,国家知识产权局13名专利审查员来汉完成了对40件发明专利申请的集中审查工作;在第四届中国专利周武汉分会场启动仪式上,武汉光谷知识产权交易所正式成立;2010年11月2日,在光博会知识产权论坛开幕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为东湖高新区授予全国第一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牌匾。

  点评:

  武汉,作为我国第一个设立知识产权示范园区的城市,其东湖高新区在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工作制度,促进专利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宣传教育、信息服务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借鉴。

  成都:政策引导 加强扶持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产权已成为成都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引擎。截至2010年,成都市专利申请累计达到12.4252万件,专利授权累计达到7.6859万件,均位居中西部城市第一;成都市先后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和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2010年,成都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657件,位列副省级城市第6位。

  在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过程中,成都市在全国率先设立了政府专利奖,每年对金奖、银奖、优秀奖分别给予6万、3万、1万的奖励。在重大项目立项、验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增加了知识产权评价权重。此外,成都还加大对创新主体的支持力度,完善了《成都市专利资助管理办法》,重点向发明专利、涉外专利及职务发明倾斜,制定实施了《成都市创新产品认定办法》和《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暂行办法》,认定了自主创新产品近300项,优先纳入政府采购。同时,成都加强了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对取得国家、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创新团队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20万元。

  点评:

  成都,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无论是设立政府专利奖,还是出台各项资助办法,都让其知识产权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而知识产权也必将成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蓉城新的引擎。

  西安:创新发展 提升能力

  2010年,西安市发明专利授权量为1651件,进入全国副省级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位。近年来,西安市以知识产权能力建设为核心,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政策法规建设、知识产权意识的普及与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的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强化、知识产权实施效果的提高等6个方面开展工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为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申请量稳步增长,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选加入增幅要求,西安市将奖励提高至20万元。主要包括对于设有知识产权工作机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比较完备、制定了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年新增知识产权申请30件以上,并较上一年度申请知识产权30件至60件增长30%的企业、61件至100件增长20%的企业、101件至150件增长10%的企业、150件以上增长5%的企业,授予高新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一次性给予2万元奖励,且每增加15件,奖励增加1万元,每家企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奖励。

  西安高新区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为了助推企业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西安高新区进一步扩大了园区知识产权工作覆盖面,保证企业知识产权申请量稳步增长。高新区对企业首次申请的第一件知识产权给予奖励,鼓励企业突破“零”知识产权。对于在2010年至2013年期间,企业首次申请的第一件获得受理通知书的知识产权给予奖励,促进企业形成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依靠知识产权加速企业发展的新格局。

  点评:

  西安,这一历史文化名城正在展现知识产权的独特魅力,在此次副省级发明专利授权量前10位的城市中,西安榜上有名。在日前公布的《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科技教育指标中增加了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等指标,引导全市走创新发展之路,突出了发展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哈尔滨:科学布局 连创新高

  “十一五”期间,哈尔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2.4609万件,是“十五”期间的2.2倍;发明专利申请达到1.1259万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45.8%,较“十五”期间增加16.5%。

  哈尔滨开展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推进企事业单位提高运用知识产权能力和水平,确定哈药集团等100多个企事业单位为重点培育对象,开展调研、咨询和服务工作;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分类指导、跟踪服务的方式,开通“专利全程服务绿色通道”;指导企业准确利用知识产权优惠政策,运用专利战略和专利制度,提高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哈尔滨还全面开展知识产权培育和试点示范工作,把专利的数量和质量纳入试点示范考核评价体系,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开展,引领和带动全市企事业单位的知识产权工作快速发展,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意识明显增强。

  此外,哈尔滨还加大对知识产权获取和应用的资金扶持力度。修改完善专利申请补贴政策,出台了《加大对企业申请专利资金补贴标准》和《专利运用后补助管理办法》,推动了哈尔滨市企业发明专利的大幅提高。其中,累计资助专利申请6209件355余万元;办理专利费用减缓申请5300余件110余万元;给予重点产业、核心技术领域发明专利3万至5万元的后补助资助。

  点评:

  哈尔滨,新中国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结构进一步优化,各项指标连创历史新高,全市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今后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page]

  济南:夯实基础 优化格局

  截至2010年底,济南市专利申请累计达到7.6689万件,专利授权累计达3.5377万件。仅2010年,济南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258件。“十一五”期间,济南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济南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济南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若干政策》、《济南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等政策法规,将专利事业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出台了《济南市专利奖评奖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济南市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济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在有关项目立项审核中增加对知识产权初审意见的通知》、《关于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济南市专利申请及授权资助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规范和加强了全市专利工作。

  济南市“十一五”末比“十五”末专利专项资金增长120%。“十一五”期间,济南市每年对包括专利奖、技术发明奖在内的创新项目进行表彰奖励,奖励总额逾2亿元。

  “十一五”期间,济南市出台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济南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县(市、区)、高新区考核办法(暂行)》,万人专利申请数、万人专利授权数等6项知识产权指标占济南市创新城市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13.6%,万人专利申请数等4项知识产权指标占济南市创新城市建设县(市、区)、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21%。

  点评:

  济南,是中国制造业的重镇。近年来,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成为该市知识产权建设的主要着力点。知识产权管理队伍的不断充实,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使全市知识产权工作蓬勃开展,目前,全市10个县(市、区)和高新区全部成立了知识产权局,形成了协调有序、联动有力、齐抓共管的专利工作新格局。

  宁波:培育试点 促进创新

  “十一五”期间,宁波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达8.8465万件,专利授权量累计达6.6578万件,分别是“十五”期间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和累计授权量的3.6倍、4.2倍。其中,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0171万件,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达3090件,分别是“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和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的5.7倍、6.9倍。

  强化企业专利创造的主体地位,推进重点产业自主专利创造,引导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积极培育专利试点、示范企业一直是宁波市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抓手。“十一五”期间,宁波市先后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25家,省市专利示范企业36家,市级专利示范(试点)企业240多家。

  此外,宁波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专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18个重点行业数据库,为130多家企业建了150多个中外专利特色库。该平台在科技项目申报专利检索、企业产品出口、知识产权维权、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点评:

  宁波,是我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近年来,宁波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推动,有效激发了创新主体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营造了有利于知识产权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宁波市还通过对专利产业化的支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技术向企业转移,使全市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知识产权报 记者 李群/文 徐忆/制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