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聚焦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的内地省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6-04 20:07
人浏览

 广东:建设强省 战略统领

  从2008年至今,广东省已连续3年领跑内地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围绕大局,结合地区知识产权工作实际,广东省加强统筹协调,开拓创新,为构建创新型广东提供了有力支撑。

  早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广东省就在《广东省专利工作“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至2010年,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量达到1250件、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200件”的目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1400件和350件。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列为重点监测指标,把“知识产权产出指数”纳入市厅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广东省连续3年问鼎排行榜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体系支持,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全局统领。

  2010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正式启动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定》的草拟工作,以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在政府部门持续实施的重奖政策激励下,在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下,广东省的自主创新热情被完全激发出来。在近日落幕的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上,广东省提出了到2015年,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600件的新目标,广东已大踏步地踏上了由知识产权大省向知识产权强省跨越的征途。

  点评:

  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是知识产权事业的核心工作之一。广东省之所以连续多年领跑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关键在于找对了“路”。广东首先将最能反映原始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列为重点监测指标,直接与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政绩评价挂钩,一方面,政策推动了有关部门服务于专利的创造,另一方面,发明专利的增多也反作用于政策,推动政策不断完善、合理。

  北京:改革方法 服务创新

  2010年是北京市实施首都知识产权“一二六”工程的收官之年,以这个工程为抓手,北京市逐步将知识产权工作由事后管理向事前指导转变、由外在式向融入式转变、由一般性行政工作向专业性行政工作转变。北京市取得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的成绩,得益于北京市不断改革工作方法,着力推动知识产权融入首都经济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北京市出台的一系列专利申请资助政策,均呈现重点向专利试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利引擎”企业倾斜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的专利授权特别是发明专利授权量取得了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北京市的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已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明专利申请和职务发明专利申请占总申请的比例位居全国前列。

  2010年,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合中关村管理委员会共同启动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推进工程》。根据新出台的政策,北京市各行业的专利数据库和主要竞争对手专利情报数据库纷纷建立,企业开展了重点行业专利动态分析研究,行业联盟也开始尝试组建专利池,开展专利许可经营,参与专利标准化制定工作。从发明专利授权量持续走高的表象,可以透视出北京市不断改革方法、服务创新的深层次原因。

  点评:

  在建设世界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中,北京妥善利用了两个资源。一个是落户于北京的大型企业、央企和科研院所,北京从专利的申请开始就有重点倾斜的资助政策,激发了高精尖的创新活力。另外一个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块“大蛋糕”,北京市通过建立竞争对手专利情报数据库等多种方法,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江苏:培养人才 促进转化

  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三甲,年均增幅接近50%,随着知识产权业务体系的不断拓展,江苏省的发明专利授权量不仅又一次“保三”成功,还体现出专利转化实施率高、转化收益好的特点。

  目前,江苏省已经确立有知识产权业务的4大计划,并先后制定实施了省市县联动的8个专项计划,涵盖区域试点示范、人才培养、专利行政执法和专利实施等多个领域。江苏省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制定下发了年度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和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方案,先后建成7个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同时,江苏省还全面启动了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共培训知识产权工程师180余名、专利代理人80多人;开创性地与国家专利复审委员会联合举办专利行政执法培训班,尝试性地开设案例教学和模拟审理庭等课程,共培训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人员100多人。此外,江苏省还在2010年进一步加强了专利申请资助、优秀专利项目与优秀发明人评选、专利技术展示交易等8项重点业务工作。

  据统计,截至目前,列入江苏省级专利技术转化实施的项目达到60个,有效促进了一批优秀专利技术的转化实施。近年来,江苏省约有1800家企业建立了专利数据库,涌现出一批运用法律制度积极应对“337调查”等境外知识产权诉讼、制裁并获胜的优势企业,并出现了部分年专利申请量达500件的知识产权大户企业。

  点评:

  由于涉及专利的工作需要对专业技术领域、法律领域和经营领域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判断,人才成为专利事业发展的宝贵资源。正是认准了这一点,江苏省确立了多个在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历数江苏省企业近来屡次在涉外专利纠纷中的精彩表现可以看出,拥有发明专利固然重要,拥有优秀专利人才更为珍贵。

  上海:宏观统筹 优化环境

  据统计,2010年上海市的专利授权量达4.8215万件,比2009年增长38.1%;发明专利授权量达6867件,比2009年增长14.5%。按照常住人口2300万计算,2010年上海每百万人口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99件,超额完成了上海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颁布的《上海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4—2010年)》中所提出的“到2010年,上海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150件”的战略目标。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上海市不断加强宏观统筹,优化上海市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息息相关。2010年,上海市围绕专利申请资助政策、海外并购中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开展了课题研究,并对上海专利代理机构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去年7月,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与有关机构联合制定的《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试行)》正式实施,短短4个月内,共有62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1.7亿元。去年,上海市财政共下拨知识产权扶持资金7700余万元用于专利申请费、授权费资助。[page]

  此外,上海市的专利交易和保护环境也不断优化。2010年,国家(上海)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在专利周期间,共促成了9个专利项目达成合作意向,交易金额1.66亿元。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中,上海市受理专利纠纷案件16件,办结14件;派出行政执法、中介机构人员223人次入驻29个大型展会,受理专利侵权投诉170起。

  点评:

  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金融中心,上海在专利产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为大量的专利寻求良好的市场和发展环境,是上海市更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促进专利展示进而达成交易,到妥善处理专利纠纷,严肃查处专利侵权,在良好的知识产权发展氛围下,上海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得以持续走高。

  浙江:深化工作 加强保护

  目前,企业正在逐步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主体。2010年,浙江省的知识产权工作便重点围绕企业的专利问题不断深化,在激励企业专利创造和运用的同时,加大专利保护力度。

  去年,浙江省新认定了省专利示范企业129家,并对2007年以前认定的223家专利示范企业进行复核。目前,浙江省已有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2个、国家企业专利工作交流站2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722家、市县两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3800余家。此外,浙江省还积极落实完成对发明专利的资助,资助金额达1622.4万元,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创历史新高,共计备案4532件,合同备案金额1.34亿元。

  此外,在专项行动期间,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方案》,召开了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议,10余个市制定了本辖区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对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和重点环节开展了执法检查。浙江省知识产权局还确定了杭州大厦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为全省第一批流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单位。2010年,浙江省共受理专利纠纷91件,结案75件,分别比2009年增长46.8%和47.1%,结案率达82.4%;查处假冒专利32件,比2009年增长540%。

  点评:

  在浙江这样一个外向型经济大省,如何推动企业向中国创造转型,加强进出口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一直是热门话题。浙江省通过一批典型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企业,让广大厂商认识到了核心专利带来的真金白银和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推动了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山东:全力培优 强化制度

  2010年,山东省积极开展专利创造优势培育工作,选定了6个市和6个县(市、区)作为优胜市县奖励对象,30个企事业单位作为专利创造能力培育单位,累计投入培育经费390万元。山东省知识产权局修改了《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复查认定一批专利明星企业。同时,山东还狠抓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济南举办了试点企业工作会暨专利战略研究培训班,青岛积极实施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潍坊建立了企业知识产权联络员制度。

  另一方面,山东省还进一步强化了制度和能力建设。去年,山东省启动了《山东省专利保护条例》、《山东省专利纠纷处理办法》和《山东省查处冒充专利行为暂行办法》的修订工作。山东省知识产权局与山东省公安厅建立重大问题知识产权保护会商协作机制和加强重大疑难案件沟通协调机制,成立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工作联合办公室。在2010年中,山东省省市两级积极开展“雷雨”、“天网”专项行动,不断加大对假冒专利的查处力度,仅在去年前10个月,山东省就受理专利纠纷案件92件,结案56件,查处假冒专利41件。

  一系列工作促进了山东省发明专利的产出和实施转化,去年,山东省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成交技术项目和技术合作协议316项,项目投资额216.9亿元,技术成交额5.1亿元。

  点评:

  山东省通过强有力的培优工作,完善保护制度,培育出一批拥有核心专利的优势企业,优化了省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高新技术成果的专利化进程明显加快,假冒专利行为得到有效控制。放眼未来,山东的发展潜力不可小觑。

  辽宁:兴业强企 跟踪服务

  在辽宁省2357件发明专利的背后,辽宁省的“兴业强企”计划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0年,辽宁省通过调研形成了《数控机床及数控系统技术领域专利战略分析》、《辽宁省仪器仪表产业专利战略研究报告》及《辽宁省液压产业专利战略研究报告》,为相关行业发展出谋划策。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从农业和农村知识产权工作入手,与省农委共同主办了“辽宁省试点县(市、区)知识产权工作座谈会”,印发了《辽宁省关于加强县(市、区)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国家试点示范工作方面,沈阳、大连两市被列入“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首批实施单位,国家专利技术(沈阳)展示交易中心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展示交易中心的考核验收。

  辽宁省针对行业及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十分细致。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与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辽宁省2010年专利技术转化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确定了辽宁省2010年专利技术转化资金支持项目62项并给予2500万元的省专利技术转化资金资助。此外,辽宁省还开展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业务培训、组织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政策宣讲、实施知识产权融资跟踪服务等工作。

  点评:

  辽宁省从重工业基地转型,优势是自有技术储备丰富,劣势是转型阵痛期长。因此,辽宁省对症下药,以产业为单位,主抓产业专利能力的提升。使机床、仪表和液压等传统制造业重焕新生,行业专利预警、专利分析的能力得到提升,最终受益的自然是那些重视专利支撑作用的企业,再结合有效的跟踪式服务,辽宁正在实现华丽转型。

  四川资金扶持 推动质押

  作为西部地区自主创新的代表,四川省近年来通过加大专利创造的资金扶持力度,探索推动专利权质押投融资制度,创造潜力开始释放,发明专利授权量不断攀升。据统计,仅去年上半年,四川省全省新增专利实施项目2063项,新增产值232.62亿元、新增利税33.78亿元、创汇3.5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5.69%、13.81%、11.78%、11.52%。

  2010年,四川省修订了省级专利申请资助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发明专利申请、企业专利申请的资助力度,全年共资助专利申请2696件,资助金额194万余元,其中资助发明专利申请1440件、金额122.0478万元。同时,四川省还加强了展示交易平台建设,先后组织63家企事业单位的215个专利项目参加了第十届中国专利高新技术产品博览会等5个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交易会,签订意向性协议21份,标的金额2730余万元。[page]

  在探索和推进专利质押融资方面,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加强了对市(州)、区县和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和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指导办理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5个,涉及专利权9项、金额1600万元。此外,2010年四川省还利用省级专利专项资金700万元安排支持了99个专利项目,优先支持对产业振兴具有较大拉动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节能减排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和重大技术装备专利项目。

  点评:

  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四川省在发明专利授权量上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西部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展开核心技术攻关,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四川省资助发明专利申请,并着力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额,为创新主体的研发做好了“嫁衣”。此外,四川能够敏锐地注意到节能减排和重大技术装备专利项目对于产业振兴的重要意义,可谓独具慧眼。

  湖北:有效运用 专利扫零

  在众多期盼的目光中,《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2010年8月出台,这份纲要充分借鉴了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明确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长期战略目标和近5年的阶段性目标。其中,强力推进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和创新成果专利化,为湖北省跻身去年全国发明专利授权量10强提供了助力。

  2010年,湖北省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建设,促进了企业知识产权资本化。目前,部分市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顺利开展,武汉、宜昌、襄樊、黄石等地已经出台了相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以武汉市为例,去年1年,通过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平台,5家银行与区内23家中小型科技企业签订了4.8亿元贷款协议,实际放款近2亿元;此外,为促进上市中小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建设,宜昌市人民政府还与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签署了宜昌市上市和拟上市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战略工程合作框架协议。

  湖北省的另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专利“扫零”。自去年实施以来,湖北省知识产权局通过采取派驻知识产权特派员、组织专项知识产权培训、补助专利申请费用等方式,引导企业就自己研发的技术申请专利。“扫零”的494家企业全部实现“零专利”的突破,总共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356件。

  点评:

  同为内陆省份,湖北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知识产权的运用上。一个东湖高新区,一年签定近5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协议。在让人惊异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忽略,除了质押贷款数额屡创新高这种亮眼的工程,湖北省还在默默地做着扎实的铺垫工作,没有专利扫零,哪来专利质押?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湖北的经验值得中西部省市认真研究。

  天津:企业主体 推动转化

  2010年是天津市知识产权工作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天津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发布实施,《天津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立法和《天津市知识产权“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在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的背景下,天津市确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着力推动专利实施转化的工作重点,这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热情,发明专利授权量显著提升。

  去年,天津市按照“三类三层”的框架开展企业试点工作。截至去年底,市区两级试点企业累计达到了586家,试点企业提交的专利申请占全市企业申请总量的67.2%,授权量占全市企业授权总量的85%。天津市知识产权局重点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出政策引导、强化服务、资金支持等10个方面的30条具体措施,1500个“科技小巨人”企业每家至少拥有一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一个品牌。

  此外,天津市还启动了重大发明专利运用类试点工作。在29家试点单位,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配套服务,加快推进其产业化进程。据初步统计,其中第一批16家试点的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9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62.2%,销售利税达到1.4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56.8%。在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工作方面,天津市知识产权局推动滨海新区等12个区县工作方案,西青等6个区县制定贴息、担保、资助等激励政策。大连银行天津分行等9家银行、2个担保机构开展了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天津久安集团有限公司等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专利权质押贷款1.6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274%,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点评:

  在老工业城市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知识产权制度的支撑作用需要通过创新主体的实施转化成果来体现。天津市的专利试点示范工作分门别类,创新能力强的进入运用试点,能力相对较弱的进入创造试点,避免了管理混乱现象出现。无论传统制造企业还是高新技术企业,当企业通过知识产权战略提高了利润,自然就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价值。(知识产权报 记者 崔静思/文 徐忆/制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