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知识产权纠纷赔偿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0-08-12 06:31
人浏览

  我们都知道个人财产不可侵犯,其实,知识产权也是财产,只不过是无形的财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既是为了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者的独占性,也是会了更好的激发他们持续创造的热情,对于知识产权的内容,你知道多少呢?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带你了解关于知识产权纠纷赔偿标准,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侵犯知识产权赔偿

  1、首先,从经济等价规律来看,该规律要求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要付出同等的代价,该代价和受害人应得的代价大致相等。对价始终是决定赔偿的基本要件。

  2、其次,从“等价有偿”这一民法的基本原则来看,根据这一原则,一方面,在合法的经济活动中,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以外,取得他人财产利益的一方应当向对方给付相应的价款或者其他财产利益;另一方面,在违法的民事活动中,行为人对因其行为引起的损失必须赔偿,而且,赔偿范围应与损失范围相一致。

  3、再次,从“损害赔偿”自身来看,所谓“赔偿”意为,补偿,填补,“损害赔偿”即指通过补偿受害人因侵权行为所遭受的损失,使受损害的权利恢复到侵权以前的状态。由此可知,只有侵权人给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害(包括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作为损害赔偿的标准才能同时满足上述要求。确立了这一标准,就为尔后的损害赔偿的范围与赔偿数额的科学认定提供了公平合理的客观经济基础。

  二、知识产权损害包括的范围

  1、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造成的财产损害,包括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所谓直接损害是指因侵权而导致的被侵权人已有财产的减少,例如商标侵权淡化了商标的识别能力,使其演化成商品的一般名称,这种侵权的直接损害结果是使“商标权”这一知识产权最终归于消灭,从而其负载的价值减少为零;再如作为商业秘密的专有技术被侵权人公开披露而成为公知技术,由此造成直接知识产权损害。在操作上,我们可以将侵害前的知识产权价值与侵害后的知识产权价值进行比较,其价值之差即为直接损害。所谓间接损害是指因侵权而导致的被侵权人可得利益的丧失,如应得而未得的专利使用费、销售利益的减少等等。

  2、因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知识产权往往具有经济权利和精神权利的双重内容,因而对知识产权的侵害往往不仅会造成被侵权人的财产损失,而且也会造成对被侵权人的精神上的损害。

  3、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或为获得法律救济而支出的费用。这一部分的支出项具体包括:

    (1)聘请律师的费用;

    (2)为调查取证所支付的费用,这部分费用包括权利人为调查取证所支付的公证费,差旅食宿费,文件与材料复制打印费,鉴定费,咨询费,审计费,购买侵权产品的费用等;

    (3)为制止侵权或进行诉讼所支付的费用,如为防止侵权产品的进一步扩散而申请诉讼保全的费用为消除不良影响,恢复商誉而发表声明的费用等;为诉讼所支付的费用包括案件的受理费,诉讼费等。

  三、常见的知识产权种类

  1、归属权纠纷。是指主体之间就谁是真正的知识产权人谁应该具有知识产权所发生的争议,如是单方知识产权人还是共同知识产权人等纠纷。

  2、侵权纠纷。是指知识产权人与不特定第三人因侵权行为发生的争议,如未经知识产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其知识产权÷导致双方发生的纠纷。

  3、合同纠纷。是指知识产权转让、许可使用等合伺中各方当事人因合同而引起的争议,如受让方超越合同授权导致双方发生的纠纷。

  4、行政纠纷。是指当事人对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关所做出的决定不服而引起的争议,如对有关行政机关的处理决定不服而产生的纠纷。

  通过以上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知识产权纠纷赔偿标准的内容,你对这些知识了解了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是为了保护少数人的利益,也是为了促进社会的进步。如果有其他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法律快车的律师,以便更好的为你解答问题。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