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北京图书订货会首设数字出版专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3 16:01
人浏览

作为图书界的知名盛会,北京图书订货会又有了新动作。记者日前从图书订货会组委会了解到,数字出版将首次以专区的形式出现在201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同期组委会还将举办数字书业论坛及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就中国数字出版现状找出问题并探求解决之道。

北京图书订货会已经举办了23届,为何在2011年首设数字出版专区?订货会希望借数字出版专区传递怎样的声音?《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秘书长黄国荣。

设置2000平方米数字出版专区

《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将首次设置数字出版专区,专区的规模有多大,将有哪些展商参会?

黄国荣:这次图书订货会将为数字出版专门设置一个展馆,面积接近2000平方米,展位将有100余个。

在这个展区内涉及数字出版的单位都可以参加,包括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部门,终端开发商如汉王、方正等,网络出版商如番薯网、盛大文学等。他们以前也参加过图书订货会,但没有专门展区,明年会把他们都聚集在一个馆内,便于各方共享、交流,解决各自需求。

《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图书订货会已举办了23届,为何会在2011年设置数字出版专区?订货会希望通过数字出版专区传递怎样的思想?

黄国荣:专区的设置来源于目前数字出版的现状。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很快,但从整体来看仍有很多问题,依旧处于摸索阶段。未来中国的数字出版到底应该怎样发展,我们想在数字出版专区内进行深入探讨。

就目前发展来看,我国数字出版最大的问题在于尚未出现良好的商业模式。我们不能照搬亚马逊的模式,因为国内没有亚马逊这样拥有内容资源、电子书生产和平台服务三位一体的大集团。我们也不能照搬苹果模式,因为没有苹果的技术能力。我认为中国必须走自己的数字出版之路,我们的产业链各方已经到位,终端厂商、平台服务商以及内容生产商都已兴起,现在需要的就是合作。当前数字出版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总有人希望能通吃产业链,但是独霸数字出版整个环节是不可能的,只能分工合作,三方共同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数字出版赢利模式。

我们希望数字出版产业链各方都建立合作关系:传统出版社结合读者需求生产电子书内容,为电子书销售平台提供资源;出版商、发行商和大的文学网站则利用平台优势建立数字销售的平台;技术开发商和终端生产商可以合作专门开发终端阅读器。最终各方都能达成合作,形成一个密合的数字出版产业链。这样中国的数字出版就有可能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基于这些考虑,明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将搭建数字出版专区,为各方的合作搭桥铺路。以往的订货会聚集了传统出版社来参与,现在需要搭建新的功能,联合了产业链各方,为我国的数字出版提供一个交易的平台。我们希望借助平台,能让终端厂商、平台服务商和内容厂商有一个很好的对接。

举办论坛沟通产业链各方

《中国新闻出版报》:搭建数字出版专区的目的在于使传统出版社与终端阅读器、平台开发商建立产业链合作,组委会将怎样促成这些合作?在订货会上会有哪些具体表现?

黄国荣:数字出版专区不仅仅是开一个展馆,请来各地展商,他们展示完自己的产品就离开,这并没有实际意义,我们需要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因此在明年的图书订货会上,数字出版展区会就数字出版的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将会举办1个论坛、4个峰会,邀请产业链各界人士研究中国数字出版现状,发现数字出版的问题,找出阻碍数字出版发展的难题,通过各方的交流沟通突破这些瓶颈,为产业链各方提供真正的服务。

具体来说,2011年1月8日会举办以数字书业下一个五年的策略为主题的论坛,届时会邀请海外的数字出版专家和领军人物,以及国内优秀的企业家,就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来发表高见。同时请业内的各个方面,包括内容提供商、平台服务商和终端阅读器的开发商、生产商,来共同探讨研究数字出版的现实。

紧接着2011年1月9日~10日组委会将分4个专题来举办中国电子书产业峰会,就电子书的生产及产业问题探讨。第一个专题是中国电子书现状与未来,由主讲嘉宾以及产业链各方来进行协商对话;第二个专题是超级分销平台,即讨论电子书分销平台的难题;第三个专题是为电子书版权寻找新的发力点。版权是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会上将会着重讨论怎么解决电子书版权的问题;第四个专题是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策略的选择。我们认为传统出版社必须真正转型,要一手抓纸质图书的出版,一手抓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这样才有利于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因此这个专题,我相信传统的出版社会非常感兴趣。订货会将围绕数字出版的主题,使参展商、参展单位能够得到实际、有利的信息,希望能为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参考经验,找到一条比较完整的路。

搭建平台转型信息服务

《中国新闻出版报》: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形态、交易方式也已经与过去发生很大改变,图书交易似乎并不需要在一个特定的地方,这样会不会减少图书订货会存在的意义?此次订货会搭建数字出版专区是否也有转型的意味?

黄国荣:转型是图书订货会必须要做的事情之一。就图书订货会而言,其实订货功能早已减弱,它更重要的功能是展示产品、搭建平台以及交流信息。电子书不需要在图书订货会上展示,但是电子书的生产需要几方面合作,而合作过程中总会有各种问题。有些问题双方不见面、不交流、不沟通是无法解决的。因此,对于图书订货会来说,它不仅仅是展示会,更是集多种功能(展示、交流、沟通)于一体,是谈交易、谈合作、谈解决问题的会。图书订货会实际上是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让业界交流过去的经验总结,探讨新一年的计划。因此它会随着行业需求不断改进功能,通过转型来适应未来的需要。

很多年之前就有人问我,北京图书订货会能火多久,我的回答是:想火多久就能火多久。这关键在于主办者能否做到与时俱进,能否适应形势的需求。图书订货会从创始到现在一直在不断变化,刚开始只做图书订货,后来做版权交易,做图书馆采购,直到现在做论坛,转型为提供信息交流服务。订货会不断改进的目的就是适应产业各方的需求,造就一个巨大的信息市场,能给大家指出一个方向。如果能满足这些需求,图书订货会就能一直兴旺下去。[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