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凤凰十年——对话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新任董事长陈海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4 01:11
人浏览

□本报记者 冯文礼

从2005年以来,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每年销售收入都保持10亿元以上的增长,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概括起来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得益于改革带来的动力,二是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正确的经营方略和正确的运作策略,三是得益于有一支高素质、有激情的团队。

——陈海燕

六大战略谋大势

《中国新闻出版报》:陈董事长,首先感谢您上任第二天就接受我们的采访。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在集团化、企业化、市场化道路上走过了10年,您怎么看这10年取得的辉煌业绩?取得长足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陈海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这些年的确取得了非常可喜的发展成就,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目前在业内暂居第一。只能说暂居,因为很多兄弟出版集团发展势头都非常好,特别是还有一些集团发展很强劲。2005年以来,我们集团每年销售收入都保持10亿元以上的增长,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概括起来有以下原因:一是得益于改革带来的动力,二是得益于正确的发展战略、正确的经营方略和正确的运作策略。三是得益于有一支高素质、有激情的团队。

《中国新闻出版报》:常言道,战略决定成败。那么如何完整理解集团所实施的发展战略呢?

陈海燕:正确的发展战略,就是我们多年来一以贯之实施的“六大战略”,即企业化战略、内容创新战略、市场拓展战略、数字化战略、人才强企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现在我们提法上有些变化,原来把企业化战略放在第一位。随着转企的完成,我们又把数字化战略作为今后的重中之重来看待。

企业化战略,就是说,我们要把所有的下属单位都由事业单位改造为企业,成为现代企业,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在“十一五”期间,我们法理转企任务已基本完成,现在一批企业比较像现代公司了,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内容创新战略,我们的目标是做优教育出版、做强大众出版、做精专业出版。过去凤凰集团最薄弱的大众出版有了长足的进步。过去凤凰版的大众出版物在零售市场占有率排名,大概也就在第七、第八的位置上,现在稳定在第三位,当然我们还不会满足。当前,现代出版成为潮流,现代出版业有三个挑战:一是由纸质出版时代走进数字出版时代,二是由符号出版时代走进了视觉出版时代,三是由文化出版时代走进了商业出版时代。因此,我们要加强内容创新,积极应对这种挑战,适应这些潮流。

市场拓展战略,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由一个省域企业发展为一个全国性企业,要实现跨区域发展,包括向省外发展,也包括要进军海外,我们在这方面取得了些许成就。比如,我们版权输出每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我们和海外一批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还在纽约建立了孔子学院,是经过国家批准的由企业出资的唯一一家。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强化这一战略。

数字化战略,我们在“十一五”期间正式启动,“十二五”期间将会有比较大的动作。整体构想就是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数字化管理平台,现在我们的OA系统都上线了;要建立一个有规模的数字化内容生产平台;要建立能够辐射全国的数字化投送平台,要实现能够很快捷地进行互动的服务支持平台,实现印前全部数字化,并且发展数字印刷。我们希望5年内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

人才强企战略,我们把它看作是企业的生命,因为出版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产业。我们重视挖掘人才,重视培养人才,重视延揽人才,尤其重视用人机制的建设。现在我们的用人机制是比较好的,能够及时地发现、提拔人才,大胆用人,我们有一个理念,不怕用人不对,就怕用人机制不对,一个好的用人机制,不适当的人可以下,适当的人可以上,一个不好的机制不适当的人也下不去,适当的人也上不来,所以有一个好的机制不怕有的时候用人不适当。

国际化战略,我们制定了翔实的计划,争取积极作为、有所作为。

三大方略强实力

《中国新闻出版报》:刚才,您介绍了集团的六大发展战略。那么,怎么理解集团所采取的经营方略?

陈海燕:我们正确的经营方略可以概括为书业为主、置业为辅、多业为补。我们就是根据这三句话来挖掘增长潜力、调整业务结构的。

书业为主,指的是我们的书报刊出版、复制和发行,这是集团的核心业务。置业为辅,指的是我们运用核心业务所积累的资本来发展文化地产,这个文化地产和主业是密切相关的,就是发展以现代书城为标志的文化消费综合体,这是凤凰集团经营上的一个特色。多业为补,指的是产业链不断延伸,进入其他的文化产业领域。

《中国新闻出版报》:目前,大多数出版企业都采取了多元化经营模式。但是在业界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搞多元化经营,主业就会受影响,主业不突出,那么出版集团就不叫出版集团了。您怎么看?

陈海燕:我们对主业与辅业的关系,有三句话:所有资源优先保障主业发展,富余资源积极扶持辅业发展,辅业反哺主业。“十二五”期间也是继续这样的发展思路。我们强调的多元、多业,是指相关多元、多业,是产业链的延伸、拓展。事实证明,凤凰集团的主业尤其是出版业从未受到阻碍,而是比以前发展得更快更好。

比如说置业,书业本身难以消化大资本,而书业的发展需要门店扩张,门店扩张就涉及房地产,发展文化需要有规模的内容生产、有知识创新,但是也需要硬件支持,就像看戏需要有剧场、听音乐会需要有音乐厅一样,买书当然也需要图书卖场,要有硬件支持。我们的门店系统在扩张,而且在升级,老城区的门店按照计划在不断改扩建,新的集聚区随着城市化进程需要新的布局,零售门店的重新布局、扩张,反过来就直接支持了内容生产,支持了规模扩张。

又如,由文学出版所带动的影视生产,由美术出版所带动的艺术品经营,由翻译出版所带动的翻译公司,所以我们有了影视公司、艺术品公司、翻译公司,都进入了其他相关文化领域,这些领域反过来对出版又起了一个推动作用。像一部文学作品,可能在图书零售市场上动静不大,但是通过开发成影视作品,它的潜在价值得到放大,不仅影视作品可以获利,而且反过来又促进了图书的销售。我们现在就有7部已出版的作品已经或正在被改编成影视剧,《山楂树之恋》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page]

再比如,我们通过艺术品经营形成一个新的赢利模式,可能艺术品出版本身是不赚钱的,但是艺术品经营是可以挣钱的,而很多艺术品它是有出版价值的,它可以赢得更多的受众,尽管是小众,尽管发行量不大,但是如果没有艺术品经营的支持,可能出版社就难以承受,这都是对出版的带动。

三大策略提能力

《中国新闻出版报》:那么在运作策略方面,集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哪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陈海燕:在运作策略上,我们强调以下几点:

一是通过投资来拉动、通过金融工具来撬动,如果说经验的话,这应该是一个特色。我们比较自觉地试图把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把主营业务作为支点,把金融工具作为杠杆,这样可以支持超常规的高速发展。现在我们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十多种金融工具,在三个市场进行操作:资金市场、产权市场、股票市场。

我们的操作方式形象地说就是“借鸡生蛋,蛋鸡循环,鸡多蛋多,借蛋吃饭”。借鸡生蛋不稀罕,都知道,借别人的钱用来做企业孵化,然后是蛋变鸡,鸡变蛋,越来越多,自己要吃蛋的时候,是借别人的鸡蛋来吃,自己的蛋那还要孵鸡。

二是靠技术升级来拉动。我们这些年一直强调技术升级,一直强调统筹传统出版和现代出版,强调传统出版和新媒体的衔接,现在尽管我们的数字出版规模还不大,但是成长态势很好。当然,新技术不仅是应用于出版领域,还应用于整个产业链。

三是靠业态创新来拉动。业态也是生产力,有时就是核心竞争力。就是由传统的业态与时俱进改造成为新型的业态,因为需求在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模式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的业态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三大目标赢未来

《中国新闻出版报》:“十二五”期间,集团制订了怎样的发展目标?

陈海燕:“十二五”期间,我们有一个核心目标,即成为中国文化产业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围绕这个核心目标,有三项最重要的任务:第一个是完成企业化改造,这个企业化改造不是停留于法理转企,而是成为现代出版企业,成为集团化的现代出版企业;第二个是完成业态升级,最核心的就是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第三个是实现由一个省域企业转变成一个植根于江苏的全国性企业。从指标上来看,“十二五”末,集团销售收入要超200亿元,净资产要超200亿元,总市值要超400亿元。

《中国新闻出版报》:今后5年,集团有何投资打算?投资方向是什么?

陈海燕:“十二五”期间,我们的投资规划大概是260亿元,主要的投资方向:第一个是数字化,这是最优先的;第二个是构建“中华书业第一网”,这是需要大量投资的,目前在规划当中有12个大型书城项目,这样使我们现有的1700多个门店能够进行调整、进行业态升级;第三个投资方向是想做成一个数码印刷的连锁业态,年内在北京我们就会开两家店。另外我们还将会投资其他相关文化领域,明年我们拟投两个亿,将一批出版物延伸为影视作品,这将会使我们的影视公司成为江苏最大的影视公司。

《中国新闻出版报》:要实现“十二五”的发展目标,您感觉有压力吗?

陈海燕:压力很大,压力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传统书业在衰落,不知道未来情况怎么样,至少未来不能预见它有很大增长,受数字技术的冲击、受网络的冲击,而且影响到了整个产业链,像印刷、发行以及纸张贸易都受到了冲击。

第二个是国家的教育出版政策还会继续调整,这对地方出版集团来说会带来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江苏,因为江苏的原创教材比较多,是中小学教材的第二大体系。

第三个是兄弟出版集团群雄并起,对我们也形成了竞争压力。

《中国新闻出版报》:作为集团新任掌门人,您在角色转换、视角、思考方面有哪些变化?

陈海燕:原来我主要在执行层面,现在则主要是考虑集团的战略。董事长的首要职责,就是要考虑企业的发展战略,考虑企业的长远规划,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的战略安全。我们集团有一个很好的传统,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角色定位都很明确。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