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福建文学期刊亟待突出重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5 02:42
人浏览

本报讯 (记者张福财)如今,走近福建省的报刊亭,跃入眼帘的多是生活时尚类杂志,而难觅到福建传统文学杂志的身影。报刊亭业主林先生说,由于福建文学杂志少人问津,他们基本不进。在福建,目前只有《中篇小说选刊》发行量达到10万册,其他文学期刊处境艰难。如何在新的市场状况下生存,已成为当今福建文学期刊必须面对的问题。

福建文学期刊曾有过光辉的岁月。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福建文学》、《中篇小说选刊》、《台港文学选刊》为代表的福建文学杂志发展良好,其中《台港文学选刊》鼎盛时发行量达到40万册。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福建文学期刊开始滑坡,在新世纪初触底,之后一直未有起色。

《台港文学选刊》总编辑杨际岚认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日趋沉重的生活压力使得一部分青年读者无暇阅读文学期刊,网络文学的异军突起又分流了一大批读者。体制落后、产业化道路步履迟缓也是制约文学期刊发展的因素之一。在办刊理念上,现在一些主编的思想仍停留在“编刊”层面,稿件来源靠作家,只发表小圈子内认可的作品,无视时代精神的变化,无形中也拉大了与读者的距离。

近几年,福建文学期刊在坚守文学的纯洁中进行改版,以求更贴近市场。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福建文学期刊发行总量止滑略升。但是,如果只是保持这种窘迫的状况,随着经营成本的增加和我国报刊退出机制的实施,文学期刊前景仍堪忧。

福建省作协副主席孙绍振认为,在当今文学刊物市场份额很小的形势下,文学期刊的改版还是羞羞答答,动作太小,与市场若即若离。他建议刊物不要在意保留文学与非文学作品的差异,可以从通俗文学、网络文学,甚至短信息等时尚化的内容中寻找灵感,突出重围。

还有相关研究人员则建议福建文学期刊应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目标读者群体,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同时,持之以恒深入读者,准确捕捉时代脉搏,突出特色,形成自己的亮点。

有的文学刊物主编还提到,纯文学刊物担负着培养作家和传承文学的重要使命,在市场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国家给予多种形式的资助与扶持。在保证其生存条件的前提下,激励它们在市场中探索。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