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记者和她的“特殊女儿”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5 15:18
人浏览

  □《今晚报》记者 赵宝起 本报记者 樊国安

姜艳秋陪同晖晖去上大学。《今晚报》供图

9月8日,《今晚报》群众工作部女记者姜艳秋送“女儿”晖晖走进了大学的校门。6年来,她帮助这个生活极度贫困、经历极其坎坷的女孩读完了小学、中学、高中。现在,终于圆了“女儿”读大学的梦想。这是一位女记者和一个“孤儿”之间演绎的真情故事。

意外收养“女儿”

2005年春节前夕,一个衣着单薄的小女孩来到今晚报大厦大厅。“我找群众工作部的孙大爷。”当女孩见到该报群工部主任助理孙学培的时候,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孙大爷,妈妈不要我了,她也不知去哪儿了。”“别哭,别哭。”孙学培一边安慰着,一边赶紧打电话让记者姜艳秋下楼,帮助他一起来照顾这个走投无路的女孩儿。姜艳秋见到这个叫晖晖的小女孩时,孩子只穿着单薄的防寒服,里面连毛衣、秋衣都没有,站在角落里冻得瑟瑟发抖。晖晖用求助的语调喊了一声:“姜阿姨!”姜艳秋一把将女孩儿搂到自己怀里,眼泪禁不住掉了下来。

女孩为什么要来《今晚报》找孙学培求助?这要追溯到2004年暑期的一天。那天,孙学培在一封读者的求助信中读到这样的内容:“我丈夫离家出走好几年,本人从小残疾,现在无力抚养女儿晖晖,想将女儿送人。请《今晚报》的记者帮助给孩子找个好人家。”孙学培向群工部主任汇报了情况,并道出要帮帮这对母女的想法。得到支持后,孙学培按照来信地址,找到晖晖读书的小学,找到她的班主任。代她交了书本费,嘱咐女孩安心读书。然后又去了女孩的家,将自己工资中的1000元送到女孩妈妈的手里,千嘱咐万叮咛:“遇到困难你找我,千万别让孩子辍学啊。”没想到,如今亲生母亲扔下晖晖“失踪了”,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因为晖晖是个女孩,孙学培觉得自己照顾不方便,就希望姜艳秋帮助照顾这个孩子。姜艳秋有一个正上小学的女儿,眼前,她瞧着陷入生存困境的晖晖,心里别提多么难受。“这还是一个孩子啊,而且是一个女孩子”。她马上给自己的弟弟打电话,让他带着弟妹给女孩买衣服去。“里里外外都要新的,不能让孩子再受委屈了。”可是将晖晖送到哪里寄养,成为一个难题。为此,她走访了许多单位和部门。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听了晖晖的情况,暂时收留了她。姜艳秋作为晖晖的“监护人”,在有关文件上签了字。晖晖白天去学校上学,晚上就住在福利院。每个星期天,姜艳秋带着自己的女儿去看望晖晖。刚过了半年,姜艳秋就接到儿童福利院的电话:晖晖进儿童福利院不符合政策,因为她只是父母下落不明,不属于孤儿,作为晖晖的监护人,姜艳秋应该把她领走。

把晖晖送到哪儿才能使她健康成长?姜艳秋经过一番奔波,终于将她送到红桥区一位女企业家那里。后来这家企业亏损,晖晖再次无家可归。姜艳秋的老父亲,看到女儿为这事发愁,立即展现出东北人的豪爽。“行了,晖晖哪儿也不去了,就住在我这儿!”姜艳秋的父亲母亲就像对待亲外孙女儿一样,呵护和照料着晖晖,姜艳秋也开始对晖晖履行母亲的责任。

精心培育“女儿”

一天,姜艳秋家的门铃突然响了。开门一看,是一位陌生的女人。这个人就是晖晖的亲生母亲。“这两年,你去哪了?作为亲生母亲你为什么不管晖晖?”那个瞬间,姜艳秋感觉委屈和愤怒交织在一起,涌出的泪水挡得视线模糊了。晖晖妈妈可怜巴巴地站在那里,任凭姜艳秋对她的数落。她说,孩子两岁时,丈夫仿佛在这个地球上消失了。2005年她抛下孩子,是想自己创业,在农村租房养猪养鸡,结果赔了钱。这期间,正赶上市区家里房子拆迁,她也不知道,拆迁费被婆家拿走了,现在无家可归……此后,姜艳秋又开始为晖晖不幸的母亲奔波。

2008年,老父亲患病去世了,姜艳秋就把晖晖接到自己家一起生活。姜艳秋身边有了两个美丽的女儿,着实让一些不知真相的人羡慕。其实,谁能知道她是怎样挑起这么沉重的抚养之担?冬季的一天,晖晖放学乘车时发现钱包丢了,乘车卡也没了,晖晖决定自己走回家。走着走着,天色越来越黑,自己不认识道儿了。“干妈,你在哪?我的钱包和乘车卡都丢了,我走着回家又不认识道儿了。干妈,我怎么办呢?”晖晖心里感觉害怕,站在马路边上给姜艳秋打手机。姜艳秋正在采访,忙得抽不出身来,“孩子,你站在那可别动,我马上让你大舅接你去。”于是,姜艳秋正在谈生意的大弟弟,扔下手里的活儿就开车赶过去。

6年来,姜艳秋对这个孩子最大的帮助,不光是金钱上的帮助,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呵护。姜艳秋对待两个女儿,从心里一碗水端平。即便买衣服,哪怕买一副手套,也尽量买一样的。时间也慢慢地抚平晖晖心灵上的创伤,以前她在陌生人面前用餐不抬头、不言谈,现在已经变成一个谈笑风生的人。

“我从未想过回报”

这些年,抚养晖晖的花费已经是不小的数字。姜艳秋说:“我从来没想过孩子对我的回报。孩子平常叫我干妈,我从心里就知足了。”今年高考时,晖晖让姜艳秋陪自己去考场。那几天,《今晚报》群众工作部全力支持她陪晖晖去考试。在等待晖晖高考成绩时,姜艳秋整天坐卧不安。分数下来了,晖晖考过二本线,欣喜若狂。晖晖报的是衡水学院学前教育系,立志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姜艳秋要替晖晖交近1万元的学杂费,这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因为家里还有一个女儿等待着交学费。尽管如此,姜艳秋依然乐呵呵地说:“闺女,不用发愁,干妈有办法!”

晖晖在微博中写道:“干妈,是您帮助我完成了初中和高中学业,又帮我圆了读大学的梦想。您的恩情,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9月8日,姜艳秋陪同晖晖离开天津去大学报到。晖晖说:“我之所以想当人民教师,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幼儿教师的岗位上,进行爱心善心和恒心的接力,把这种社会需要的博爱精神传递下去。”

姜艳秋曾经写过一首诗《下辈子我还做记者》,抒发出自己对记者生涯的感悟。她写道:“如果再给我一双手,我还是希望用它来帮助更多的人;如果再给我一双脚,我依然要行走在采访的路上;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下辈子我还要做记者……”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