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六个一”践行“走转改”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5 20:19
人浏览
分享到:更多

  本报讯 (记者吴重生 通讯员吴晞远)浙江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通过精心策划、统筹安排、点面结合、编采协同,开展了一场全方位、大力度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近两个多月来,该集团旗下的《嘉兴日报》、《南湖晚报》、嘉兴在线三家媒体,已有近百名编辑记者与村镇(社区)企业结对联系,开展蹲点采访活动。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有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他们的“走转改”主要体现在全面开展以“六个一”为主体的报道实践活动中。这“六个一”是:建立一批联系点、开办一批专栏、推出一批专版、解决一批问题、发现一批亮点、获得一次提高。

  在建立联系点方面,由集团编委会成员、两报部门主任、嘉兴在线负责人带头,每人确定一个基层联系点,带领年轻记者参加蹲点调研。同时,15名记者蹲点联系15个村镇企业,60名采编人员结对联系60家社区,2名采编骨干下村(社区)挂职,实现了记者与社区结对联系全覆盖。

  在开办专栏方面,从9月初开始,《嘉兴日报》就推出新闻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民情新闻日记》,《南湖晚报》推出了大型组合报道《点亮社区生活——晚报记者进社区》。紧接着,《嘉兴日报》根据新闻宣传的需要,在《民情新闻日记》开设《我在企业看发展》等子栏目,《南湖晚报》也在自己开设的专栏下,增设了《蹲点手记》、《社区有忙我来帮》、《社区义工》等子栏目,形成了专栏声势。

  在推出专版方面,嘉报传媒集团的着力点体现在办好《嘉兴日报》、《南湖晚报》的《民情新闻日记》的基础上,做强做大《新农村》与《社区报》专版,并努力改进、创新文风,扩大影响,形成品牌效应。

  在解决一批问题、发现一批亮点、获得一次提高方面,嘉报传媒集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报道力上。他们强调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新闻实践,重点放在现实、现场的做活做透上。以新闻的独特性、群众的关注度、社会影响力为原则,用体验式报道拉近新闻与读者的距离。如《嘉兴日报》《民情新闻日记》栏目中刊出的《嘉兴“两新”工程的秦山样本》一文,通过记者在海盐县秦山街道一天的蹲点,走进5户农家,在街道、农办与基层干部面对面,提出了“我们的政策怎样满足农民的差异化需求、不要拆掉一批老房子却再建一个‘城中村’”等4点思考,使人读来感同身受,大大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影响力。再如《嘉兴日报》记者在蹲点中发现一场突然而至的暴雨,使平湖市独山港镇韩庙村陈水英家养的鸡一下子死了3000多只,将一个勤奋苦干的养殖户逼到了破产边缘,就连续5天跟踪采访,开展农业保险、农业灾难救助、银行小额贷款等三个方面调查,于9月1日发出首篇报道,迅速引来了平湖市有关部门、企业、银行等各方援手。记者又在9月9日作了连续报道,最终通过媒体的力量帮助受灾户渡过难关重燃希望。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