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市场认可度低 福建动漫高产未得高回报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0 10:06
人浏览

2009年,福建省在国家广电总局新增立项动画片17部929集,共9938分钟;制作中的动画片达30多部,总时长18952分钟;通过广电部门审核允许发行的动画片16部,共6299分钟,原创动画片数量和播出时间均创历史新高。

但高产并不能给福建的动漫公司带来高回报。福建育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群告诉记者,当前动漫公司遇到的问题是,下游制造商对购买动漫形象使用权并不热情,而动漫公司大多资金有限,自主开发衍生品的巨大风险让动漫公司望而却步。这种情况下,动漫公司要实现赢利十分艰难。

如何解开福建动漫赢利乏力的“紧箍咒”,成为福建动漫产业发展必须跃过的一道关。

回收成本难 动漫企业日子难过

动漫产品前期制作推广投入巨大,后期发行很难收回成本,造成福建动漫企业大都处于亏损状态。

福建金豹动画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玉奇告诉记者,企业动漫形象的推广大多通过电视台播放、图书出版及网络传播等。动漫形象能否吸引观众的关键在于两点:动漫形象的制作水准和内涵,运营公司的运作推广能力。

厦门大拇哥动漫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志阳说,公司已与中央及省市100多家电视台建立了播放合作关系,但还是不能回收成本。

由于推广的需要,福建动漫公司多将作品赠播或低价出售给电视台,这只能收回小部分成本,而动漫图书和光盘出版由于普及率不高,加上猖獗的盗版,收益更是微乎其微。

衍生品开发 寻找动漫生命延续线

为扶持动漫企业原创热情,福建省政府出台了奖励动漫企业的办法,对获得重大奖项的动漫游戏原创作品、被新闻出版总署推荐为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的动漫游戏原创作品以及在中央台、副省级及以上电视台和在境外主流媒体首播的福建省动画原创作品都能获得国家及省市专项资金扶持。

“政府的奖励资金可达到创作成本的1/3左右,但不是每部作品都能获得补贴。因此,衍生品开发就成了动漫企业主要的赢利途径,现阶段动漫项目超过70%的利润来自衍生品开发。”陈群说。

对于动漫公司而言,衍生品的利益分配模式有两种,一是被授权公司一次性支付动漫形象版权使用费,二是被授权的公司每销售一件动漫衍生品,都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给动漫公司返佣金。林志阳说,因为同类动漫公司较多,相互竞争激烈,授权使用的价格都不高,动漫公司要授权给更多不同领域的生产商效益才能提升。而福建省轻工业十分发达,服饰、袜业、鞋业、文具等厂家众多,这些都是动漫公司很好的合作对象,一旦品牌推广成功,将会大大促进动漫企业和制造商的发展。

但据记者了解,大多数制造商的合作热情并不高。制造商看重的是动漫形象受消费者的喜爱程度以及授权的价格,尤其不愿买下一个处在开发初期的产品。福建育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原创动漫作品《三七小福星》已在中央及各省市20多个电视台播放,也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作品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但联系了众多制造商,都没有达成合作协议。

改变思路 破解衍生品开发困局

动漫企业与制造商如何实现更好的交流对接引起了福建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去年年底,福建省信息化局已组织省内动漫企业与蓝帽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卡酷旗舰连锁店等国内外知名动漫衍生品开发商进行了研讨交流,邀请蓝帽子公司在福建成立动漫衍生品研发中心,对福建动漫形象进行整体设计、开发规划。

福建动漫协会也广发“英雄帖”,邀请众多本土动漫企业“走出去”,多参观、多交流。政府还多次组织召开动漫企业会议,与动漫企业、制造商等相关企业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

陈群表示,动漫创意产业的发展不能单纯靠市场,更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希望政府能对使用动漫形象的生产商出台优惠政策,进行资金补贴,降低他们经营投入风险,提高生产商使用动漫品牌的积极性,从而激活动漫产业链。

福建一些有实力的动漫企业则放弃了“找婆家”,转向自主开发经营衍生品。据林志阳透露,大拇哥公司依托原创的《加油宝贝》、《十二勇士》等动漫形象,自主开发了童装、玩具、食品3类衍生品,并开始布局终端销售渠道。虽然市场风险很大,但林志阳认为,只要获得成功,经营收益会比授权所得更多。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