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数字版权风波不断 有效认证平台呼之欲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1 05:34
人浏览

   近日,作家贾平凹为自己新书《古炉》的电子版权问题颇为闹心。不久前,网易宣布已获得贾平凹授权,其新作《古炉》开始在网易读书频道展开收费阅读,读者花8元钱即可阅读到61万字的全文。几乎在同时,《古炉》的纸质图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首发,人民文学出版社1月10日刊登声明,称之前在出版合同中已经签下《古炉》的电子版权,网易方面所谓的电子版权并没有法律效力。双方的硝烟至今尚未散去,贾平凹夹在其中有些无奈。从贾平凹在新书发布会上的解释“中国作家最大的无奈就是盗版……这次有人专门找到我购买数字版权。钱不在多,至少是对我的一种尊重。”以及“签合同的时候不会仔细看,也从来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来看,作为传统作家的贾平凹,重复授权并非有心之举。其在对盗版现象深恶痛绝的同时,自身却也忽略了“电子版权”这一虽属新生、却越来越普遍和重要的概念。此外,他认为电子读物与传统读物分属两个不同读者群,不会影响图书销售,以此来为自己“一女二嫁”电子版权行为开脱,然而这一理由也十分苍白。作为传统作家的贾平凹自嘲“老革命遇见新问题”,其遭遇电子版权纠纷,一方面暴露出作者对版权概念的认识尚浅,另一方面也对行业敲响了警钟。作家在签订出版合同时会除关注版税和起印数外,涉及版权、尤其是电子版权的条款也不应忽视;而出版商在签订合同时,关于电子版权的归属的考察也应当慎之又慎。

当下我国电子书产业的版权现状似乎并不乐观。在1月11日闭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数字版权成为高层论坛、版权交易、产业峰会的一大主题。当当网CEO李国庆认为,当下数字版权分属出版社、代理机构、作者、内容集成商等多个环节的现象屡见不鲜,数字版权的交易十分复杂。1月14~15日,国家版权局与欧盟在南通召开研讨会时,再度将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问题提上台面。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常务副总干事张洪波说,全国580多家出版社中,做数字出版的很多,但这些出版社一年内出版的图书中,拥有数字版权的比例非常低,仅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出版社还在向电子书厂商授权,可想而知很容易造成侵权纠纷。看来,眼下要解决数字版权问题,亟须在获权、确权、分权、维权等几方面做好工作。有业内人士认为,有必要打造一个版权认证和保护的公共平台,有效地解决数字图书的版权认证、取得和保护问题,使数字内容的提供者、销售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都得到保护,使出版社既可以有效地取得数字版权,也可以放心地向终端制造商提供内容资源。日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刚刚发布一项创新成果,称基于数字版权唯一标识技术的DCI体系,能够有效适应Web2.0时代数字版权保护的特性,实现数字作品的版权登记、费用结算及监测取证。这一成果是否能在数字领域有效运用,有待时间检验。

    (方圆)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