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移动互联网:拐点或在一两年内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1 07:13
人浏览

  □本报记者 廖小珊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从1.0时代到2.0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通信业也从无到有、从2G到3G,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进而也改变了移动互联网的现状。在近日举办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大会移动互联网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未来一年到两年内将形成移动互联网的真正拐点,移动互联网的战火将会愈烧愈旺。

  用户开始高端化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CNNIC的分析师李兵认为,手机网民的上升是因为3G商用后,各大运营商在营销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在,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网民的规模正在逐渐趋向于稳定”。据李兵介绍,在年龄层次上,20岁~29岁的网民首次超过了10岁~19岁的网民,成为手机互联网最主要的群体,30岁~39岁的网民增长率也非常高,达到了3.7%。“我们可以认为,一大部分高端用户现在已经进入手机互联网,并且网民的使用深度和黏性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李兵说。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是手机人,手机提供的不是简单的资讯,也不是简单的通信工具,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中国市场研究协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第一象限学术顾问刘德寰认为,对于市场来说,有充分的经济实力、消费得起奢侈品的“熟女”一般是消费的主导。他说:“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母系社会’,‘熟女’成为消费主导,她们更有消费实力,愿意付费的比例高,愿意为阅读付费的比例高。”

  智能终端应用提升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载体,中国联通陈博表示,在3G的时代,网络和移动开始真正走到一起,网民也开始真正体验到了移动互联,网络、终端、应用三大要素开始促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提升体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硬件系统提高,例如,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增强,通信模式从单一模块到多模块等。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网络终端应用平台的开放,包括终端操作系统和产业链的开放,同时也包括开发更多的终端产品。”

  据李兵介绍,随着智能手机应用的增多,手机用户的使用黏性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通过对手机应用和计算机应用进行一些比较,发现即时通信、网络行为、搜索引擎是毫无疑问的前三大应用。但是网络文学、社交网站、微博以及论坛这样一些应用,手机上的使用率正在逐渐逼近计算机上的使用率,尤其是网络文学,在手机上的使用率居然已经超过了计算机,手机应用渐趋广泛,也体现了手机用户碎片化的特点。”

  但是,什么样的应用才算是真正的杀手级应用?滚石移动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新华认为,首先,要有规模化应用,所谓规模化就是说应用要有普及性,是大部分用户的一些基本的需求应用;其次,一定是适应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应用环境。

  ARM中国区总裁吴雄昂表示,在后计算机时代,消费者的应用需求多样化了,统一的应用平台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与移动互联网的连接,各移动终端之间形成了一个多维的空间。虽然表面上看到硬件多样化了,但是通过无线互联网连接时,消费者希望各终端的应用彼此之间能够得到共享,能从手机扩散到计算机或者电视等。”

  真正拐点即将来临

  对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大头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秦岱很坚定地表示:未来一年到两年内将形成移动互联网的真正拐点。

  “为什么说移动互联网拐点将来临?移动互联网具有几个因素。第一个因素是网络,网络好比是‘高速公路’,目前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3G网络还基本够用。第二个因素是终端,移动终端就好比是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我个人认为,苹果的产品给我们的‘高速公路’带来了‘宝马’,而谷歌的安卓系统就像‘大众’汽车,给读者带来了很好的阅读体验。第三个因素则是支付,这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不停车收费通道(ETC),在移动互联网上,简易的支付方式一定会在未来一两年内形成。”王秦岱具体解释道。

  李兵则认为,移动互联网将会有如下3个发展趋势:3G人群将从非智能手机为主的时代逐渐进入到以安卓系统、苹果系统为主的时代,在内容上手机网民将获取更多的选择,在服务上消费者将能得到便捷一站式的服务;基于云服务的跨平台应用,未来将是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一个主流,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移动互联网的战火将会渗透至终端的竞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将通过硬件来带动软件的使用。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