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互联网时代如何读书?90%的人认为平时读书不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1 10:05
人浏览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郑州市民花多少时间来读书?最爱读哪些书?在4月23日第15个“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上街头随机采访,结果表明:郑州人的读书途径日益多元化,但读书意识和读书时间有待提高。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读书途径多种多样,“网上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成为不少市民的主要选择,到各网上论坛读一些“精华”的帖子或文章,也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根据随机采访显示,除了选择到书店购买图书,网上购书比例越来越高,从市民最喜欢的书籍类别来看,生活知识类最受青睐,如营养、保健、旅游等与生活相关的书籍。

  在调查中有90%的人认为自己平时读书不多,“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 是读书少的最主要原因,其中有20%的人“偶尔翻翻书籍杂志,很少认真而完整地读一本书”。一些市民称,平时工作繁忙,大量时间都花在了各种公务和应酬上,即便有时间待在家里,也由于各种家务无法集中时间读书。

  省社科院副院长丁同民认为,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当下,可以定期开展多种形式、多种范围、不同层次、主题多样、立意鲜明的文化交流、知识竞赛、读书月等活动,助推成人读书活动的蓬勃开展。也可在居民社区设立阅览室等方便借阅和选购、营造读书氛围。(记者李凤虎)

  读书·转变

  读书内容趋于务实

  畅销书榜 “实用”居上

  在郑州市区各大书店新书销售榜上,生活实用类书籍越来越受欢迎。

  4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中原图书大厦,电梯处贴着 4月上半月的新书销售榜,排第一位的是本健康类书籍,在排行榜的前20名中,营养保健等生活类实用书籍占了7个。在郑州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生活类实用书籍同样居销售排行榜前列。

  “除了目前畅销的职场小说外,现在营养保健类书籍连续多月一直稳居新书排行榜前列。”中原图书大厦营销策划部主管东门叶恒说,据不完全统计,生活实用类书籍基本上能占到图书销售总量的近40%。

  郑州市新华书店购书中心副经理江艳秋称,生活实用类书籍销售份额上升,与目前人们读书的目的性增强有关系,现在读书更多的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记者李凤虎)

  购书注重实惠方便

  过去进店 现在“淘”网

  记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网络购买图书,快捷的购书方式和优惠的价格是市民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新华书店随机记录一些书的价格,并查询其在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3家网站的售价。调查发现,在传统书店,如果没有会员卡,畅销书通常以原价出售;而在购书网站,则可享受五到七折不等的优惠。

  “网店推出的免费快递、见货付款等方式,也打消了我们对网络购买的疑虑。”陈先生说,自从迷上网购,他和朋友开始在每个周末偷偷带上纸笔跑到附近书店逛个几圈,摘录下自己喜欢的书籍名称、出版社和价格,然后回到家在网上采购。

  网购图书对一些中小型书店造成了冲击,在新通桥经营一家夜市书店的老板说:“我们也被逼着打折,杂志一般在8.8折,非畅销图书可以打到7折,这已经是极限了。”

  据了解,网站之所以能够以低价出售图书,主要是因为和出版商签订了合同,而且购书网站主要是畅销书折扣低。

  事实上,网络购物冲击着诸多行业,实体店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记者李若凡)

  阅读习惯悄然转变

  过去看纸 现在看“屏”

  随着网络、MP5、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络上阅读电子书,或将其下载至各式电子阅读器中阅读。

  市民李先生就正在网上下载阅读《明朝那些事》,他告诉记者,如果去书店购买的话,全套书大约需要三四百元,而从网上下载一分钱也不用花,携带也很方便。他说,免费下载电子书的网站很多,书籍也非常全面,纪实文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生活言情、侦探推理、武侠小说等一应俱全。

  用手机看电子书也成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26岁的刘星是一家公司的业务员,“平时工作应酬很多,根本没有时间去看书。在等客户或者坐公交车的时候,我喜欢用手机看电子书。”

  除了PSP、MP5、手机等电子产品外,电纸书也为许多人所热衷。这种被称作“书籍未来”的电子产品可以为读者提供类似纸张的阅读感受。而且,大部分电纸书自身都存储有丰富的书籍,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

  在科技市场做电纸书销售的王辉说,去年到现在,他们柜台电纸书的月销售量从十几台上升到40台左右。

  虽然利用电子产品读书有许多好处,但传统阅读方式已经沿袭了几千年,并不容易被受众轻易抛弃。做文字工作的高先生就不喜欢电子阅读方式,他说:“首先是影响视力,电子屏幕比较小,而且亮度很高,看时间长了眼睛会不舒服。其次是我看书喜欢批注,随时记录一下读后感,电子书没办法满足我这个需求。”

  天之权律师事务所郑州分所律师张少春说,虽然电子书可随时随地阅读、方便携带,给读者带来了很大便利,但是电子书下载不可能永远免费。目前,电子书产业尚未建立起相应的版权体系,谁来保护电子书的版权是现在首要考虑的问题。 (记者李若凡)

  读书·延伸

  资讯渠道日渐多元

  论坛讲坛也是“读书”

  “由于网络论坛与名家讲坛的增多,读书在‘被’延伸。”郑州市民黄玉菲说。

  黄玉菲可称为“书痴”,由于家庭影响与个人喜好,她每年的图书阅读量保持在30册以上。但近年这个数字有所下降。“阅读对我而言主要是为获取工作和生活的有用信息。”她说,近年通过读书论坛和名家讲坛,她阅读图书的数量减少了,可获得有用的信息增多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黄玉菲这样的读者不在少数。

  读者李先生认为:“如今的资讯时代中,利用读书获取资讯的方式在发生着变化。比如搜索引擎,以前有问题,或找人或找书,现在很多人一有问题就上网,各个方面的信息很全,维基百科等网友互动编写的百科全书知识更新很快。再如网络论坛,单一的资讯信息可以被提炼,或者多视角解析,更有助于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市民林先生每周都会到河南省图书馆举办的“中原大讲堂”聆听名家讲座。“名家讲座内容往往是多本书籍的高度浓缩,可以事半功倍,而且比起埋头读书,台上台下的听与讲,更有趣味!”[page]

  省社科院的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阅读和接受信息的形式会不断丰富与变化,但作为信息和知识的本源,图书的存在与作用始终不可取代。(记者李 林)

  图书馆逐渐“数字化”

  足不出户阅尽各地馆藏

  “数字化是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之一。”4月19日,河南省图书馆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介绍,藏书接近300万册的河南省图书馆是目前省内最大的图书公共阅览场所。由于网络普遍覆盖,图书馆从2000年实现中心局域网至今,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图书数字化体系。

  “我们购置了新的数字化中外文期刊数据库、硕博优秀论文数据库和古籍数字化软件,与国内10家大型图书馆建立联合目录。”该负责人说。

  一位在省图书馆网站进行注册的读者告诉记者,以前他查阅论文资料需要亲自跑到图书馆,但现在只需要轻点鼠标,通过电子目录就可以查询。“在线查找资料和阅读下载非常方便,而且省图书馆网站与其他在线阅读网可共享资源,可以扩大搜寻面。”这位读者感叹“数字化”后的阅读便捷高效。

  统计显示,河南省图书馆自1985年以来的藏书目录已全部数字化登记,目前正在加紧对现有书籍进行内容“数字化”转译,以方便读者网上阅读。同时,该馆与全省18地市图书馆联合打造数字化共享服务体系,目的是达到全省范围内读者网上阅读量的最大化。

  尽管如此,多数读者仍对传统的纸质阅读保持着浓厚兴趣。据悉,河南省图书馆的年均读者接待量近5年稳定在100万人次/年,图书借阅量约为50万册/年。 (记者李 林)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