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健康互联网舆论生态须法治规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21 23:33
人浏览

今日的中国,4.85亿网民,3.18亿手机用户,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也带来了最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公开透明、传播迅捷、沟通便捷、表达自由……这是一些人对互联网的热情赞扬;谣言盛行、表达失序、极化偏激、侵犯隐私……这是另一些人对互联网的批评与责难。两种观点同时存在又相互交织,勾勒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角色的评论者对互联网舆论的不同印象。
一个健康的互联网舆论生态,离不开法治的规范。通过法律法规治理互联网,是各国政府的通行做法。法治意味着透明与规则。杜绝互联网上有害信息的传播,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应当成为每个网民的自觉。而判断“有害”的基本标准,应以法律为准绳。对于在网上传播违法信息的行为,应当依法严肃惩处。另一方面,法治也意味着对发言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以及个人隐私,应当得到充分的保障。
理性的舆论氛围从哪里来?从网络实践中、从现实交往中逐步获得,也有赖于有识之士和管理者的引导与约束。事实上,一部中国互联网发展史,正是各级政府和网民逐步在实践中学会表达,在碰撞中学会相互倾听,在沟通中学会妥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见证着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记录着社会理性的积累和成长。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这种理性的力量必然在网上网下连成一气,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有力推动。

黄家声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