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冯骥才: 我的知识产权被网络剥夺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6 07:25
人浏览

  网络随便散播作家的作品,完全剥夺了个人知识产权。网络侵权造成的最大恶果是,伤害了作家的创作积极性。

  □本报特派记者李丽

  “我找不到我的知识产权在哪里?已经被网络剥夺了。”3月5日下午,在北京国际饭店,说起网络侵权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表示非常痛恨。冯骥才认为,网络随便散播作家的作品,完全剥夺了个人知识产权,而且没有任何部门进行监管。网络侵权造成的最大恶果是,伤害了作家的创作积极性,希望有关部门立法保护作家的权益。

  “我在网上已找不到自己的知识产权了,我的作品一会儿在这个网上出现,一会儿在那个网上出现,我也不知道自己的产权归哪儿了。”曾经有人替冯骥才统计过,仅谷歌网上就有他的200多部作品。

  生活中,冯骥才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小的版权公司给他寄材料,说在网上发现他多少多少文字,愿意帮他追索知识产权,让他签一个委托书,可是签完了之后就没下文了。“我觉得网络在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方面几乎就是空白。我写的小说、散文根本不用去书店买,网上都有了。”

  针对网络侵权问题,冯骥才认为,最大的恶果是对作家的创造性的伤害。“如果我的一个东西,没有得到我的允许在网上随便流传的话,比如说我的一本书,随便在网上就可以看到,我的书印数肯定要减少,长期这样下去,作家也就没有劲头写小说了。”

  因此,保护作家在网络上的知识产权显得尤为紧迫,冯骥才希望能有相关部门立法进行监管,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购买作家的电子版作品。这样,不仅保护了作家的知识产权,更重要的是保护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