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上海媒体:扎根新闻厚土 回应群众关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20:23
人浏览

“到改革创新的一线去发现典型、发现情况、发现问题。用我们手中的笔、话筒和摄像机记录历史、传播真理、推动发展。”“多说短话、新话、实话,少说大话、空话、套话。”“真正做到人到基层,心到基层,感情投入一线,胸中装有全局。”这是日前启动的“发现的力量——上海青年新闻工作者走基层报道优秀作品评选活动”中,青年记者们发出的郑重倡议。
全国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启动以来,上海新闻战线迅速行动起来。活动伊始,上海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即联合制定了相关实施意见,提出“重视群众实践、重视群众期盼、重视群众创造”,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要“走近群众建立联系点、服务群众找到切入点、引导群众有成效点”。宣传部门还明确了阅评、讲评和考评“三项制度”,确保活动长年、长效、长作为。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说,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关键是要落实在记者编辑的采编行动中,使报道真正做到“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这也是主流媒体在互联网时代迎接挑战、巩固阵地、发挥作用的重要法宝。
“心热,脚勤,头冷”。活动开展两个多月来,上海各新闻单位的编辑记者带着发现的眼光、满腔的热情和冷静的思考,扎根新闻的厚土,写出了一批关切民情民生的优秀作品。8月15日,解放日报在头版推出《在现场》专栏,推出《民生,民生,夏拉索!》、《让流动摊贩“自己管自己”》、《“小马”怎样拉“大车”》等体验式报道和深度调研。《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 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探访武定路标准化菜场体验“亚细亚模式”》,记者在一线调查采访的真实体验,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8月12日,文汇报推出“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开设《第一现场》、《乡土中国》、《蹲点日记》等特色专栏,刊登记者深入社区、工厂、医院、田间地头、科研院所、文艺院团等工作生活第一现场采写的报道,深入乡镇农村等一线的观察与思考。新民晚报、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网等也推出一系列记者在一线面对面、心贴心采访得来的感人故事。解放日报记者谈燕说:“走基层,要沉下心去,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深入。观点、思想的深入,是让报道深入读者内心的重要途径。”记者严柳晴说:“走进基层,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生活。捕捉到生活的甜酸苦辣,这些实实在在的描述,能让新闻少些浮夸,多些平实。”

曹继军 颜维琦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