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董金狮:痴心打假不回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09:02
人浏览

董金狮在讲解怎样识别假冒伪劣产品。 (资料图片)记者胡雪拍摄

“作为包装和环保餐具行业的技术专家,对相关市场面临的问题勇于发出独立的声音。2005年曾针对PVC保鲜膜致癌问题,直陈我国包装业弊端。2008年底的‘仿瓷餐具含三聚氰胺’风波令董金狮更广为人知。”上周,痴心打假的环保专家——董金狮获得由网友评选出的全国十大维权新闻人物之首,这段评语就是对他的颁奖词。

首个专利赚了30万

1989年中科院环境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的董金狮分到了铁道部工作。

铁道部从1986年开始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大量扔在铁路沿线的餐具汇成了“中国第二道长城”——白色长城。1991年起铁道部开始下大力气解决发泡塑料餐具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并组织三个课题组专门研究,董金狮参与其中。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董金狮开始了解和领教了白色污染对社会环境的危害。

爱钻研的董金狮每天中午都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做实验,在这期间,他有了自己的个人专利——一次性可降解塑料餐具制造工艺。

1995年,铁道部最终决定采取“以纸代塑”的方案替代发泡餐盒,并基本解决问题。恰逢政府颁布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要关闭15种小型企业,董金狮这时将自己的专利技术卖给了一家港资公司,净赚30万元。

捡垃圾差点丢了女儿

技术卖给了别人,但这家企业在具体实施上总是要找董金狮指导,与此同时,铁路沿线解决的白色污染在全国也蔓延开来。“我觉得我的使命是要解决全国污染问题,在原单位很难施展我的才能”,1996年1月,董金狮选择了辞职,并创办了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

董金狮的思路是以北京为试点,借鉴发达国家回收再利用的成功经验。具体做法是把发泡塑料为主的餐具回收,再加工成不直接用于非食品用产品,如垃圾桶等。

回收价值等于甚至小于零时,这就需要政策支持,或者资金补贴。1996年一年,董金狮骑坏了一辆自行车,在环保局、工商局、餐具企业以及废旧塑料回收部门之间奔波游说。台湾企业康师傅被董金狮诚心感动,自发联合几家企业一起资助1万元。政府最终也接纳了他的意见,1997年6月1日,经北京政府批准,北京环保局、工商局联合发出了《关于对废弃的一次性塑料餐盒必须回收利用的通告》。

董金狮具体负责这项工作,自筹回收资金近3000万元,在北京建立了10个发泡餐具回收点。董金狮身体力行,摸索回收经验,带着他在大学任教的爱人以及六岁的女儿一起加入到拾垃圾的队伍中,有一次拿着一堆垃圾返回,夫妻二人竟然自己上了公交车却把孩子忘在了车外。

在董金狮的努力下,没管政府要一分钱,北京塑料餐具回收率达到60%以上,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无奈踏上漫漫打假路

北京回收工作有声有色,然而全国却未跟上步伐。1998年长江洪涝,长江上漂浮着一米多厚的塑料制品,白色污染泛滥成灾,政府随即也做出政策调整,从2001年开始禁止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推广使用环保餐具。

由于成本原因,真正环保餐盒价格高,一时间,各类用废报纸、废塑料、滑石粉、工业石蜡等违规乃至有毒有害原料生产的假冒环保餐具如雨后春笋,“经检测,有的产品危害成分超标200倍,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董金狮开始由“治白”走上了“打黑”的征程。

20多家环保餐具企业自发成立“北京环保餐具联合组织”,董金狮带领这个组织,开始了一连串的最困难最艰险的暗访调查:医院废弃针管、输液袋等垃圾被加工成食品包装;采取硫磺熏药水泡的发白的筷子……

8年来,董金狮足迹遍布全国十多个省市,行程上万公里,揭露的假冒伪劣产品从日常使用的快餐盒扩张到超市托盘、水杯等数十种产品。去年底,董金狮通过国家正规检测机构曝光的不合格仿瓷餐具更是震惊业界。

看到伪劣产品很痛心

多年来,董金狮打假打倒了20多家企业,一些企业倒闭,但这些企业很少跟董金狮结怨,“我的口号是帮助优秀企业,拉动边缘企业,打击顽固企业”,“以帮为主,以打为辅,连帮带打,打帮结合”,打假的目的是希望企业向正规方向发展,而不是把它们打死。

打假的另一面则是宣教,董金狮每年都会自己掏钱向消费者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义务宣传活动。国家食品安全法一出台,董金狮第一时间购买了千本《食品安全法》分发给生产企业和商场超市、批发市场负责人,同时他自己随身携带,随时研究细则,前几天又自费2万元专门给企业义务讲解食品安全法。

“原来以为打假一两年,没想到假冒产品太多”,董金狮告诉记者:“刚开始打假是为了正规企业生存,但是我自己也是个普通消费者,看到伪劣产品侵害我们的百姓,我很痛心。这条路对我来说是条不归路,既然选择了,又何必回头!”

>>董金狮履历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

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大荔县

1986年-1989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专业研究生;

1989年至1995年,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环保塑料餐具的研究与开发;

1996年辞职组建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任中心主任(法人代表)至今。主要从事各种环保包装材料的研究开发、产品检测及各种废旧塑料回收再生利用技术等工作。

现任国家环保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北京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面对质疑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

“沽名钓誉爱出风头”,“他打假肯定是为钱!”每当董金狮打假曝假之时,记者也没少听到有些旁观者的冷嘲热讽。

“我是以一个正义者的身份出现的,所以我根本不在乎这些说法”,董金狮说,确实有企业拿钱找我让我别曝光,我说我不是为你的钱打假的,你若真有钱就把这钱用在技术更新上。 [page]

接受记者采访的董金狮也毫不避讳自己的收入来源:“我是靠卖技术,卖专利,卖知识赚钱,自己创办的凯发环保中心主要功能就是给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咨询与服务,包括QS获证培训、检测服务,这些收入足够我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是打假费用都是我个人掏钱。”

车胎被扎,玻璃被砸;有人携带凶器到董金狮办公室大打出手;打假途中被人围攻;家里的门上贴着这样的字条:姓董的小心你女儿……

打假给董金狮带来恐吓威胁不计其数。“家里人为我担心过,尤其是我的老父亲在报纸上看了今年国家质检总局关于仿瓷餐具做出的公告,提醒我让我别再这样做了”。面对各种威胁董金狮说,说一点不怕也不现实,生命毕竟只有一次,但每当看到假冒伪劣产品,我就无法按捺自己的信念。只不过现在我做这些事情都尽量不让家人知道,以免他们担心。

■面对威胁我尽量不让家里人知道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