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盲文图书馆:让知识的阳光温暖盲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09:38
人浏览

8月17日,北京西城区南纬路太平街甲6号,陶然亭公园旁的一座崭新建筑里,迎来了北京第二儿童福利院盲人小朋友,这里是不久前新落成的,也是全国最大的盲文图书馆。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收集整理了5万多册盲文书和大字本图书、有声读物供盲人阅览。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努力建设盲人群众精神文化家园!”中国盲文图书馆上下正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8月16日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为盲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周到的服务,把盲文图书馆建设成为全国盲人的文化中心。
“感觉像到了天堂一样”
一进入三层的盲童阅览区,11岁的小读者潘文轩就迫不及待地用手摸起了桌上的阅读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潘文轩很快就掌握了盲文电子阅读器“听书郎”的使用方法。
“用扫描棒在一页普通书籍上扫一遍,再把存储卡安到‘听书郎’上,扫过的内容就可以读出来了。我们可以听到书上写的内容,健全小朋友能看的书我们可以听着读了。”潘文轩兴奋地说着,一边用手扫过盲文指读器,一边大声地念起来。
在我国,有1233万位视力残疾人,由于受到视力条件限制,读书学习往往成为他们最困难的事情。然而,广大盲人朋友渴望通过知识获得力量,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愿望却异常强烈。“这里有很多书,我是第二次来这里了,我喜欢看《盲童文学》,以后我要经常来。”潘文轩高兴得手舞足蹈地告诉记者。
“盲人比其他人面临更多的障碍与磨难,但他们有着同样的权利、尊严和价值,有着同样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美好的心灵。”中国盲文出版社社长张伟说,他们渴望知识与光明,渴望自强和自立,也需要得到全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扶助。
盲人图书馆内安有盲人无障碍导航服务系统,盲人朋友只要使用室内导航仪,就可以在馆内实现定位、标识与导航,从而畅通无阻地行走。第一次来到图书馆的北京按摩医院大夫李巧莲兴奋地使用了馆内的导航仪,体验馆内无障碍行走。在导航仪的提示下,她顺利地从三层的盲人阅览区来到五层的展览展示区、教育培训区,还在口述影像馆观看了电影《建国大业》。
用手触摸世界,在触觉博物馆里,李巧莲用手触摸孔子、苏格拉底等标志性人物和各种实物模型,领略了人类文明的瑰丽多姿和曲折进程。
“感觉像到了天堂一样!”李巧莲兴奋地说。
“为了1233万视力残疾者”
“盲文书一般都比较重厚,这里的桌子下面都装了专门的托书盘,我们的手可以平放在上面摸文字,时间长了也不会累。”李巧莲在阅读区坐到阅读椅上,摸索着四周高兴地说,桌边有放盲杖的凹槽,桌子边缘用圆滑的挡板隔起来,盲字笔这些小东西不会轻易掉地上,设计得细致贴心又人性化。
上世纪90年代,在新闻出版署支持下,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了中国盲文图书馆,对全国盲人开展盲文书刊免费借阅服务,解决了部分盲人读书难、借书难、藏书难问题。但受场地、馆藏的制约,服务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201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中国盲文出版社调研后,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抓好图书馆异地迁建工作,为广大盲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在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管局和中国残联等部门大力支持下,新馆在今年6月正式建成投入使用。
“1233万视力残疾人的事情我们不敢耽误,耽误几年就会影响一代盲童学习,甚至影响盲童一生的命运。”张伟告诉记者,这一年他们和中国残联相关部门同志加班加点,只争朝夕,顺利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现在本着边服务、边完善,尽早让盲人受益的原则,开始对全国盲人开展文献借阅、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综合性文化资讯服务,这里将成为盲人朋友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中国盲文图书馆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善了我国为盲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盲人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特别扶持,体现了伟大祖国对广大盲人的深情厚爱。”中国残联党组副书记、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说。
“让广大盲人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
开馆一个多月来,盲人图书馆受到广大盲人群众的热烈欢迎,不但中国盲协、内蒙古残联、江苏盲协、广西残联等多家单位组织盲人朋友前来读书,中国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和上海浦东图书馆的同行前来参观,日本、美国等同行也到馆参观。专程赶来的日本盲文图书馆理事长田中先生说:“我到过欧美许多国家的盲文图书馆,与它们相比,中国盲文图书馆是一流的。”
“请您闭上眼睛,走进这个黑暗的世界,体验盲人的生活和感受……”在图书馆五层的视障文化体验馆内,普通的观众靠嗅觉、触觉和听觉感知鸟语花香,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盲人生活的障碍和艰辛,体验盲人对生活的希望和梦想。
“他们看不到太阳,但是渴求光明,见不到花朵,但盼望花开。他们追求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抒写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写在盲人视障文化体验馆展板上的一段话,让许多参观者驻足沉思,引发对残疾人的关爱和残疾人事业的关注。
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深情感言,“中国的盲人从此有了最好的图书馆,他们可以在这里获得知识,汲取力量,消除现代生活带来的信息化障碍,创造出自己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让知识的阳光温暖每位盲人,使广大盲人共享社会文明进步成果,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心,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成果。”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说。

李可 章丽鋆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