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石油工业出版社60周年庆典系列报道之一•成就篇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17 11:11
人浏览

  □本报记者 涂桂林

  在石油工业出版社建社60周年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报》策划采写了一组报道,全面解读该社60年来的发展动因和内在经验。自1951年以来,石油工业出版社为开创新中国石油出版事业,建立了重要功勋和不朽业绩。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来,该社坚定不移地围绕“做强、做大、做优、做久”的奋斗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管理为基础,以人才为保证,坚持“集约经营、内涵发展、好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原则,着力构建和谐团队,努力把出版社建设成为专业特色鲜明、社会影响力较大的全国一流图书出版公司,从今日起本报将连续给予关注和报道。

  光阴一甲子,风雨60年。当我们站在这个节点回望,惊喜地发现,石油工业出版社在图书出版领域已经名声大震,取得一个又一个惊人业绩。当石油工业出版社即将迎来60年庆典之际,《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走进该社采访,无论是社长白泽生、党委书记郑玉宝的高度概括,抑或是总编辑张镇的娓娓道来,言语中都有不尽的感慨,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千帆竞发的壮丽图景。

  起步艰难劲风扬帆

  石油工业出版社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初,当时在燃料工业出版社内,只有一名石油图书编辑。1951年5月一本名为《石油》的小册子的出版,成为该社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节点。

  1987年以前,石油社一直没有自己像样的办公场所,他们在简陋的环境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那段时间,生存环境较苦,再加上每年出书的数量较少,经费周转不充足。在当时的情况下,员工思想很不安定,都有调离的想法。1983年,石油社的办公地点搬到外馆斜街的一所平房院里,为稳定人心,当时的领导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向石油部打报告申请盖办公楼,该报告得到批准立项后,一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开始建设。1987年年底,石油社终于搬进日久盼望的办公楼里,从此,石油工业出版社才拥有了自己稳定的办公地点。

  张镇对《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说:“石油社的骨子里充满了石油情节,这是最突出的特点。石油社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的中央级出版社,是一家石  油特色突出的专业出版机构。60年来,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历任领导班子一直长期坚持‘为石油工业发展服务,为广大石油职工服务’的宗旨,与中国石油工业同命运、共发展。”

  期间,石油社在艰苦的环境中出版了很多有关石油方面的图书,值得一提的是,50年代后期,他们组织玉门油矿现场技术人员编写出版了《钻井技术手册》(9种)、《采油工程手册》(4种)、《采油工程》(6种),对总结和传播我国当时唯一的主力油田——玉门油矿的经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填补了新中国石油科技出版物的空白,为培育新中国一代石油科技人才,为石油工业的起步和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时期,石油工业出版社年出版新书约30种~40种、发行约10万册。

  上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为了适应各石油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大批石油专门人才的需要,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石油工业出版社系统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批石油高等和中专院校教材。1965年,为配合石油工业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开展,石油社组织有关厂矿技术人员编写出版了《石油工业技术革新技术革命丛书》,共87套,为技术革新成果的总结、传播交流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自1973年起,石油社组织院校教师、现场技术人员和老工人,联合编写出版了包括石油地质、物探、钻井、油田开发以及石油炼制等专业的工人培训读本共19种。这批工人读本深受各石油企业的欢迎,一再重印,每种印数多达几万册,及时满足了当时培训大批新工人的需要。

  劈波斩浪征途修远

  随着石油工业的稳定持续发展,石油社和石油出版事业走上了迅速恢复和繁荣发展的道路。

  在上世纪80年代的“六五”、“七五”期间,石油社坚持党的出版方针,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出版工作的改革精神,努力为石油工业发展和广大石油职工服务,全面加强出版工作管理和各方面建设,并初步进行了出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使图书出版品种和印量大幅攀升,图书发行量大幅增长,图书结构趋于完善,出版管理水平和出版能力有了提高。

  据张镇介绍,从大类来说,他们出版的图书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出版石油科技图书。在石油行业当中,石油工业出版社得到了上级机关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出版社也发挥了有力的思想宣传和文化传播作用。二是出版石油教材。石油高校是石油行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他们出版了大量的石油高校方面的教材。三是出版石油标准图书。让行业人士了解石油标准,掌握石油标准,达到运用好石油标准的目的。四是出版石油综合、石油期刊、年鉴类图书,传播石油知识,宣传石油文化。五是社会图书贴近市场、打造品牌,使英语、员工励志、青少年阅读、健康和社科综合五大板块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规模和影响不断扩大。

  近10年来,石油社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出版资源开发、编印发建设、“服务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突破资源、人力、管理和思想观念“四项瓶颈制约”,取得显著发展成绩。到“十一五”末,资产总额达到4.371亿元,是“十五”末的2.23倍;实现总收入2.216亿元,是“十五”末的2.16倍;“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出版品种11499种,总印量4141.19万册,总码洋13.439亿元,分别是前十年 的2倍、2.7倍和7.1倍。出版规模明显扩大,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企业软实力明显提高,全面繁荣了石油出版事业,使出版社初步迈进全国出版界大社行列。

  实现跨越成果斐然

  面对激烈的图书市场竞争,石油社的图书出版工作按照“立足石油求发展、面向社会创效益”的发展战略,坚定地走“规模扩张、内涵发展、好字当头、稳中求进”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深度发掘出版资源,全面调整图书结构,强化选题自主策划,积极发展原创图书,坚持深入基层抓选题、走出国门抓选题、资源再生抓选题、开拓领域抓选题、设立基金抓选题等做法,推进选题策划“五抓”法的落实。在此前提下,石油社还先后深入开展了质量效益年、选题储备年、打造精品年、争创三好年等主题年活动,从而在图书选题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石油社,石油科技图书出版以“多出好书、打造精品”为工作目标,设立“石油科技出版基金”,大力推进重点石油科技图书、重大科技项目科研成果的出版,并不断扩大出版领域,使出书范围涵盖了石油工业生产建设、经营管理、企业文化等各方面,实现了“精品工程”与“实用、应用”并举。石油社还创建了一支以“两院”院士和大批专家学者为骨干的庞大石油科技图书作者队伍,重大出版项目参与编写工作的人员达到数百人,甚至上千人。通过积极努力,使科技图书结构渐趋合理,自主策划图书数量逐步增加,单书效益逐步提高,不断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摆在记者眼前的是一串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和荣耀:《中国石油地质志》(16卷20册),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天然气工程丛书》(8分册)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中国石油“十五”科技进展丛书》(14分册),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4卷)被中国版协科技委评为向国庆60周年献礼优秀科技图书,还有《中国油气勘探》(4卷)、《中国油气新区勘探》(17卷)、《中国油藏开发模式》(36分册)、《采油工程手册》(上、下)、《国外油气勘探新进展丛书》(4辑24分册)等一大批重点品牌图书的陆续出版,在石油工业行业内部产生了重大影响。自主策划的中国石油《安全经验分享知识读本》、《反违章禁令学习手册》、《石油石化员工应急知识读本》等图书,销量都在数10万册以上。[page]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