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版权保护了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08 03:48
人浏览

作者:刘泽申,《数字时代》特约记者,独立IT观察员,对产品和事件有独到的见解

2006年末,就在东芝HD DVD阵营和SONY蓝光阵营展开蓝光盘格式圣诞销售大战的同时,互联网上的一则消息彻底将两大巨头以及相关的众多厂商拖入漩涡之中——曾经被认为坚不可摧的蓝光盘核心版权保护技术AACS在圣诞节期间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热心”用户写的16k程序轻松攻破,至此蓝光盘重蹈DVD覆辙,耗费巨资研究顶级版权保护只坚持了不到6个月就全面沦陷。

和蓝光盘厂商一样头痛的还有微软,业界瞩目的Vista尚未全面展开销售,各种最终版本就已经在网络上大规模流行。而微软引以为傲的WGA2.0防盗版技术更是坚持了不到24小时就被彻底解决。即便随后软件推出了更新补丁也无法避免被大规模盗版的厄运。

事实上众多IT厂商经常挂在嘴边的最强版权保护技术,往往都只是中看不中用的马其顿防线。还记得DVD吗?当年DVD标准引以为傲的CSS防盗版技术同样在DVD标准尚未普及的时候,就被年仅15岁的挪威黑客DVD-Jon轻松拿下。纵观整个IT产品发展历程,版权保护技术似乎永远都不堪一击。在另一方面,版权保护技术很多时候带给合法用户却是无尽的麻烦与烦恼。

也许你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好不容易买到一张绝版已久的正版DVD影碟,却死活无法播放。朋友送的正版明星签名CD,在电脑上压根就无法识别。导入iPod里面的MP3绝对无法备份导出。在未来,消费者遇到的尴尬还将不断增加——有了蓝光盘AACS和HDCP版权保护技术,你将无法在不支持HDCP的电视上观看正版影碟,DRM技术让你的MP3只能在特定电脑上播放,甚至几天后自动销毁。微软全新操作系统的激活机制更是要求消费者在短期内上网激活,否则就会让电脑彻底瘫痪。

这边各大厂商联手重重设卡把合法用户的数字生活弄得一团糟,而另一边对非法用户却没有任何的办法,由于这些技术都已被破解,非法用户却能畅通无阻的使用。事实上要研制一套版权保护技术并不容易,往往需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与此同时要推广这些版权保护系统,还需要大量的后期市场推广费用。

此时许多消费者就想不明白了,为什么众多厂商宁愿耗费巨资去研究开发毫无作用的版权保护技术,不断为用户找麻烦,却不肯将这些费用用于降低产品的售价以吸纳更多的合法用户呢?其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没有任何消费者愿意购买盗版软件和盗版影碟。

总之,不断增加版权技术的复杂程度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易用性下降,不但会让合法用户感到厌恶,而且会在全世界黑客的破解下灰飞烟灭,实在是得不偿失之举。

石艳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