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知识

让版权保护意识深入人心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19-07-08 05:44
人浏览

  为反映河北省版权保护的现状,唤起人们的版权保护意识,促进版权产业发展,今年河北日报文艺副刊部和河北省版权局联手,在“版权保护宣传周”前后,推出了“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系列报道,自4月3日刊出到5月23日结束,整个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发稿15篇,引起社会各界热切的关注。这个系列报道为何会受到热烈欢迎?我们体会就是因为这组系列报道做到了“三强”,即两部门强强联合,保证了报道的权威性;内容上强调通俗,保证了报道的贴近性;强势推出,保证了传播的影响力。

  强强联合,选准社会热点

  今年3月份,我们编辑部正在考虑今年“版权保护宣传周”期间如何宣传,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创意。这时省版权局找到我们,想两家联手,在“版权保护宣传周”前后,做一个系列报道,以提高整个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促进版权产业的发展。这一想法与我们不谋而合,我们借助省版权部门在版权工作的权威性,省版权部门借助我们省内第一大媒体的影响力,两家强强联合,共同把版权保护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我们了解到,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建立在作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之上,以版权保护为手段、以智力成果为资源的版权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贸易的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关注和重视。

  河北省有许多版权相关产业,它们如何发展,如何做大,如何做强,版权保护在其中起什么作用,人们还不是很了解。通过这个系列报道,使人们认识到,这些产业的生存和发展都与版权保护有关,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版权保护,没有一个好的版权保护环境,这些产业就难以发展起来,甚至难以生存。

  于是我们确定了这次宣传活动的主题就是“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我们力图通过报道、通过对业内人士和专家的采访,展现出版权保护对促进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版权保护涉及对象的多样性和覆盖范围的多样性,努力推动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关注和支持版权保护,切实提高河北省的版权保护水平,促进河北省版权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用典型案例说话

  为了尽量涵盖版权相关产业,我们的系列报道选择了音乐、书画、图书出版、工艺美术、动漫、软件等产业。

  版权工作相对来讲比较专业,如何把专业的事情讲得通俗易懂,我们特别强调采用典型案例说话的报道方式。我们采访了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省音乐家协会顾问、一级作曲家王玉西,写出了《王玉西:侵权只会枯竭我们创作的源泉》;采访皮影舞蹈《俏夕阳》编导范锦才后,依据其亲身故事,写出了《范锦才:渴望为我的版权讨回公道》;采访冀派内画创始人王习三,写出了《王习三:内画遭侵权是切肤之痛》;采访中国杂技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办公室副主任周良田,写出了《侵权:杂技不能承受之重》等等。除了省内的版权相关产业和知名人士,我们还采访了来河北参加“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座谈会的外省人士,我们采访了三辰卡通集团总裁李频,写出了《“蓝猫”:誓与盗版行为斗争到底》;采访了中国版权界权威人物、我国资深版权专家、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委员会副主席沈仁干,写出了《沈仁干:一定要重视版权产业》等等,每一篇都通过一个故事或某人的亲身经历或某一个产业的发展历程,来讲述版权保护的重要性。

  在每一篇文章中,都有一段经典的话语,比如,作曲家王玉西说:“音乐及其产业发展的前提是著作权必须得到社会的尊重,肆意侵权只会枯竭我们创作的源泉。”比如,皮影舞蹈《俏夕阳》编导范锦才说:“以前每年我都搞一两个节目参加全国的比赛,现在一点儿搞创作的情绪和思路都没有了。我渴望着为我的版权讨回公道。”再比如,邯郸联合花纸有限公司总经理檀先渌说:“要鼓励自主创新,必须完善并落实版权保护制度和措施,这需要资金的投入,也需要强化版权监管制度来规范市场。”这些话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强势推出,反响强烈

  第一篇文章从4月3日在我们文化娱乐新闻版头条位置强势推出,到5月23日,以整版报道结束。历时1个多月,发稿15篇,体裁包括通讯、言论、摄影等多种形式,每一篇都配有“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栏头。整个报道由我们文艺副刊部采写,河北省版权局把关,从而保证了稿件的准确性、权威性。

  报道自刊发之日起,就引起了热烈反响。许多读者给我们写来信件或打来电话,说这个专栏开得太好了,太及时了。

  一些版权相关产业的人员说,你们的报道,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版权保护实在太重要了。河北省版权部门表示,如果单纯由我们版权部门来搞,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效果。像这样的合作,我们以后还要多搞。

  我国资深版权专家、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沈仁干说:“加强版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不是一句空话。我国版权保护意识不强,版权保护与产业发展任重道远,作为新闻媒体和政府部门首先就要有这种责任意识,大力宣传普及著作权法,让人人都知道擅自模仿、抄袭别人的作品是侵权行为,自觉做到尊重别人的版权。你们的这种做法,非常好,应该大力提倡。”

李华辉

声明:该内容系作者根据法律法规、政府官网以及互联网相关内容整合,如有侵权或者错误内容请【联系】平台删除。
查看更多
拓展阅读
年普法人次15亿+

相关知识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