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案例

熊大明律师
熊大明律师
河南-信阳
合伙人律师

因家庭暴力离婚,受害方可以要求赔偿

婚姻家庭2016-04-22|人阅读

【基本案情】 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于2013年9月通过网络相识,2014年3月20日在民政局登记结婚,2015年2月2日生育一子李小某。婚后,李某、张某因家庭琐事产生矛盾。张某数次以被李某殴打为由报警。2014年7月4日,李某因殴打张某被公安局处行政拘留九日。【裁判结果】 法院经审理认为,关于被告主张存在家庭暴力并要求损害赔偿的请求,根据法律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等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综合被告向本院提交的报警记录、医疗病历、行政处罚决定书、被告书写的材料等证据,可以认定被告对原告存在殴打的行为并致原告受伤,虽然原告称打被告系事出有因或属误伤,但原告并未向法庭提供足够的证据,且原告曾因殴打行为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故本院认定原告存在家庭暴力的行为,并对被告要求损害赔偿的请求予以支持。本院综合考虑家庭暴力的时间、次数、造成后果等因素,确定原告赔偿被告1万元。据此,法院判决:准予原告李某与被告张某离婚,原告李某赔偿被告张某1万元。同时,法院还对婚生子李小某的抚养以及双方共同财产的分割作出了裁判。 一审判决后,原告李某不服,提出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典型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无过错方不论是原告或是被告,均可在提出离婚诉讼或应诉时要求过错方承担赔偿责任。关于家庭暴力的法律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一条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方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本案被告张某在答辩中提出要求原告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请求,并提供证据证明其受侵害之事实,李某虽极力否认并淡化其暴力行为的严重性,但未能提出反证,故法院最终认定李某存在家庭暴力行为,并判令李某赔偿张某1万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第六十四条明确了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为“谁主张,谁举证”,而涉家庭暴力的离婚案件,因家庭暴力发生于夫妻之间,具有隐蔽性,受害人客观上难以举证,因此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可采用合理分配举证责任的原则,由无过错方对侵害事实进行举证,无过错方完成该举证后,由对方承担起并非侵权行为人的举证责任,如无法证明,法院可推定其为侵权行为人。另,在发生家庭暴力时,受害人应及时报警或向他人求助,如果身体遭受暴力伤害,应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治疗,并保留相关验伤报告、鉴定结论等,以待日后作为证据使用。

本页面内容信息由律师本人发布并对信息的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如您对信息真实性及合法性有质疑,请向法律快车投诉反馈。
律师文集推荐
熊大明律师
您可以咨询熊大明律师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