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推广

律师打造个人品牌的10个微习惯!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2024-04-29 16:01:41
法律快车
20年网络营销推广经验
去注册

《做一个积极的付出者》书中,作者写道:“如果其他外在条件基本相同,人们会愿意选择与自己认识、喜爱、信任的人做生意,也愿意将生意介绍给这些人。”

法律服务同样如此,法律服务依靠的主要是律师与当事人之间的信任与联结,而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所以,打造一个能为目标客户所知,并让他们喜爱、信任的个人品牌尤为重要


那律师如何更好地建立个人品牌,获得客户信任?


个人品牌=6个做好业务的习惯+4个获取业务的习惯!


好的习惯,有时候真的可以让一个人的格局越来越大。今天,整理了律师10个可以打造个人影响力的好习惯,助力律师更好地获得业务。


6个做好业务的习惯


01工作习惯:记录工作日志

每天记录自己的工作,记录当天接触的客户联系方式、谈话的要点以及需要处理的文件,记录所接触案卷的关键点……总之,记录一切你认为值得记录的东西。


如果你能记录这些案件的要点,并及时总结,你会从一个案子掌握一类案子的要领,从一个项目掌握一系列项目的运作


养成记录工作的习惯,不仅可以快速提升工作效率、积累经验,还能给客户展现专业形象的印象。


02汇报习惯:让客户的电话响起来


客户把案件委托给律师,我们律师就有责任让客户从案件里解脱出来,并认为请律师是有价值的,所以,服务必须做到位。


比如,案件的进展,要时刻跟客户汇报,就算没有进展,也要汇报。要告诉客户案件目前没什么进展以及没有进展的原因。


那如果两个月里给客户打了三个电话都表示案件没有进展,要不要继续打?还是要打。要主动向客户汇报,让客户的电话响起来,否则我们的电话就会天天响。


此外,要向客户表明:如果没有跟您打电话,就说明没事,律师手里有很多案子,不能天天跟您汇报。


03检索习惯:技术驱动法律

在互联网,知识爆炸的年代,律师要学会并掌握一项技能,就是检索技能。毕竟,电脑可以随时随地就能检索出我们想要的所有答案,解决大部分问题。


04接待习惯:随身接待7件套

在接待客户过程中,律师不能只是单纯携带笔记本,这是不行的,应该随时携带上这7件物品——律师执业证、签字笔/可擦笔、小号印泥、U盘、笔记本电脑、笔记本和名片夹


律师要想客户授权委托,除了展现专业能力之前,你的处事风格和办事能力也是客户考虑的重要因素,而这些细节上的准备,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也给当事人一个非常专业规范的形象


05总结习惯:归档复盘

虽然说一个案卷,只是记录你办理的一个案子,但是它证明了你的成绩,承载你的经验,不说其他意义,至少在你的执业生涯中是有历史重量的。


另外,案卷还能够体现出办案人员在整个案件中所做的工作,能清晰地反映他对案件的判断和分析,完整地再现案件的主要事实,是研究案件、评价案件的第一手材料。所以,养成案卷的立卷、整理复盘与保存很必要。


06输入与输出习惯:坚持看书并输出内容

青年律师开始案件不多,服务的顾问单位也不多,那么勤动笔一定会帮助青年律师成长的。而且,在不断输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还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4个获取业务的习惯


07广告习惯:自我营销,加深印象

律师要获得更多案源,必须拥有广告习惯在数字化网络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如果“默默无闻”,不被别人看见,那么就无法获客。


青年律师要有自我营销意识,应该要有广告习惯,而且是“天天见”,一定要刷存在感,让潜在客户看见我们,见到之后不讨厌我们的同时还能发现我们具有为其提供价值的潜在可能,这样一来,客户才会有更多可能选择我们。


做律师一定要让人看得见,因此广告特别重要


08内容分享习惯:以文章方式持续稳定创造内容

积极利用社交媒体,主动与他人在社交媒体上建立联系,分享有价值的内容。


定期分享客户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或者发表一些实事评论、自己的案例总结等文章,篇幅不需要太长,但要坚持写。


法律行业的客户会在背后研究律师的专业能力,而生产和发布有价值、吸引人的内容能有效帮助你提高知名度。内容营销不是传统的“硬性销售”,它最终的目的是让你的目标客户自己找上门来


09用户视角习惯: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解决问题,不能以“我认为怎么样”,因为客户想要的需求跟我们想的不一样。所以,在每一次与客户沟通的过程当中,把理解客户并与之产生“共情”放在第一位,大部分客户都希望请到一位能设身处地为他着想,并能和他产生共鸣的律师。


另外,用客户能理解方式和他沟通。不要使用过多的、不必要的法律术语,你可能会认为这种沟通方式觉得自己很专业,但这只会让客户对你产生距离感。如果你能站在客户的角度看问题,准确地表达出他的困境,相信客户会更愿意选择你。


10合作习惯:合作共赢

一枝独秀不是春。尤其是年轻律师,接到案子后,喜欢自己闷声做案件,对不擅长的案件可能还会做砸;但若能主动找有经验的同事合作,不仅能取长补短,彼此赋能,同事未来也会找你合作,长期来看,收益也不会差。


如今想凭一个人好好做事、做成大事是不现实的。合作才能共赢,一定要学会与人合作,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助力自己成长。